近日,
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城镇供热系统优化和建筑能效提升实施方案(2017-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到2021年,甘肃省实施城镇既有居住
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
《方案》要求,甘肃省因地制宜地推进太阳能、地热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深度、复合应用,推动成熟技术规模化应用;优先发展再生水源(污水、工业废水等)取暖,积极发展地源(土壤源)取暖,适度发展地下水源取暖。
在兰州、天水等地开展无干扰地岩热等技术试点工作。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甘肃省还将试点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互补的热水和供暖复合系统应用;推广太阳能热水建筑一体化系统,加快太阳能热水规模化应用。在条件适宜地区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取暖。
2016年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至2020年,我国集热面积总量将达到400万平方米以上,农村建筑太阳能热水、采暖示范项目将超过300万户。根据资源总量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在集中供热未覆盖地区,结合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大力推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锅炉等小型可再生能源供热;在需要冷热双供的华东、华中地区,以及传统集中供暖未覆盖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采用太阳能、地热能供暖制冷技术。
2017年12月,由甘肃省建材科研设计院等五家单位合作建设的国内首个“地热能+太阳能”互补供暖示范工程在兰州市西固区张家大坪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由地岩热供暖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太阳能与地岩热互补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地热能+太阳能”互补系统采用智慧能源运行模式。在采暖季,太阳能集热系统将热能与地热井热能并行输送至用户侧直接使用;在春、夏、秋非采暖季,太阳能集热系统将热能输送至地热井中蓄存,用于增加地热井热能,科学地解决了太阳能能流密度低、季节性不平衡、难以跨季储存等问题。北京泰利新能源总工程师叶宏宇认为,“现在单一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很难行通,未来地源热泵会朝着多能互补的技术方向发展。”
**在第14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甘肃省是传统燃煤釆暖大省,清洁取暖比例低,采暖期燃煤总量大、强度高,特别是传统散烧煤取暖方式落后、排放大,是引起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方案》,甘肃省将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提升城市(县城)集中供热的保障能力。力争到2021年全省城市(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9亿平方米以上(城市2.1亿平方米,县城0.8亿平方米)。同时推进既有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兰州市加快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实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55万平方米。其他市州结合公共机构节能改造等工作,引导公共建筑所有权人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试点,提高用能效率。
2018年5月,甘肃省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2017—2021年)》指出,甘肃各市州要根据当地气温、水源、土壤等条件特性,结合电网输配能力,加快推广采用各类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的分布式或分散供暖。在主城区及重点城镇,要优先发展再生水源(含污水、工业废水等)供暖,积极发展地源(土壤源)供暖,因地制宜推广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适度发展地表水源供暖。开展无干扰地岩热等技术示范,探索釆用供暧、制冷、热水联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