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年底已仅剩两个月时间,多个省份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正在加紧推进中。
10月31日,经济观察网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截至10月25日,在今年需要完成整治的6251个水源地问题中,5173个问题已完成整改,占比83%,达到序时进度的要求。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专项行动以来,各地按照“一个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原则,推进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取得积极进展。但余下的问题多是一些“硬骨头”,按期完成任务仍十分艰巨。
今年3月9日,生态环境部联合水利部制订了《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各地依法完成水源保护区“划、立、治”(保护区划定、边界标志设立、违法问题清理整治)三项重点任务,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根据《方案》部署,2018年底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县级及以上城市、其他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完成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共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违法问题整治;2019年底前,所有县级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环保专项整治。
为此,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分别在今年5-6月和9月份连续组织开展了两个轮次全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保专项督查行动,覆盖31个省份,进一步推动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向纵深发展。
目前,从各省份整治完成情况看,上海、宁夏已率先完成水源地环境整治相关任务;湖南、山东、浙江、青海、湖北、陕西等6省份任务完成率达到90%以上。
此外,新疆、福建、河北、四川、河南、甘肃、云南、内蒙古、海南、广西、安徽、西藏等12省份任务完成率均在80%以上,基本达到序时进度要求。
据刘友宾介绍,各地通过清理整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水源地安全的环境问题。初步统计,各省份已关闭、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180个,治理解决工业企业污染问题792个,有效整治码头和道路交通穿越问题686个,推动解决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2260个,切实消除了许多重大环境风险隐患,进一步提高了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
不过,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地区水源保护区划定不清、边界不明、违法问题多见,环境风险隐患突出。目前,尚有11省份任务完成率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包括黑龙江、贵州、广东、江苏、山西、江西、天津、北京、重庆、吉林、辽宁等省市。其中,黑龙江、贵州两省任务完成率不足70%,后续任务繁重。
今年5月,在首轮饮用水水源地专项督查启动时,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就表示,水源地督查将进行多个轮次,按照时间节点,派出督查组。各地要动起来,加快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程会强认为,水源地督查重在督政,紧盯地方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强化严督严查,进一步督促地方政府切实落实水源地环保主体责任。
此外,刘友宾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针对水源地整治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督办力度,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分类治理、对症下药,坚决不搞“一刀切”。督促地方落实水源地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完善适合本地特色的工作机制,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