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泰兴经济开发区内,弥漫了一天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去,多名身着黄色隔离工作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一号桥地段固废处置现场紧张忙碌,一旁的塔吊机、挖土机轰隆隆不停运转;而在长江内侧的芦坝港,3个原本堆积污水废泥的硕大坑塘已被清理一空,等待进一步生态修复。
这两处现场,正是生态环境部6月接连公布的两则问责通报的“主角”。面对问责,泰兴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打响环保整改歼灭战,并以此为鉴,系统谋划,统筹兼顾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
突遇问责,“压力山大”
泰兴市去年连续17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今年前三季度,泰兴实现GDP总额749.8亿元,增长7%。作为泰兴经济支柱性产业,化工产业今年精细化率超过45%、化工产业关联度超过65%。
上世纪90年代起,泰兴致力于建设以精细化工为产业特色的经济开发区。到2010年,化工园区初具规模,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去年,我们排名全国化工园区20强第六名。”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说。
发展化工产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环保问题。2010年以后,泰兴工业园区即采取关停中小化工企业、提高入园门槛、加强环保执法等一系列措施,对整个园区环境进行升级。由于环保执法成效突出,2016年5月,泰兴市环保局被原国家环境保护部表彰为“铁腕治污、敢于执法、善于执法”的先进典型。
然而,今年6月11日,生态环境部网站公开发布的一纸关于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的通报,给了泰兴“当头一棒”。
通报指出,2016年7月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有群众举报滨江污水厂在长江内侧芦坝港违法倾倒数万吨污泥。 两年后,问题没有整改,污泥数量还从2.3万吨增加到近4万吨。
9天后,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辖的另一问题又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有群众举报,开发区长江岸堤内侧填埋了3万多立方米化工废料和其他固废。两年来这一问题也未整改,给周边及长江水的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面对两份通报,泰兴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都感到“压力山大”。
“历史上形成的污染物处置不到位,确实是泰兴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不辩解、不逃避,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主动认领,然后认真把问题处理好、解决好。”11月27日下午,张育林告诉记者,他和市长刘志明还在大会上自我“加冕”为“环保书记”和“环保市长”。
刘志明坦言,“两项问题的曝光的确反映出我们在处理环保问题上过多地把目光聚焦在处理、防范新增问题上,而忽略了历史遗留问题也亟需处置的紧迫性。”
立说立行,整改落实
两大环境问题被问责后,泰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制定方案,全面科学规范处置——
6月中旬,针对芦坝港污泥池“水废混杂、恶臭难闻”现状,第一时间成立的专家组进行现场勘测、完善污泥处置方案后,最终确定采用压滤脱水和药剂原位固化两种工艺同时实施。
6月16日,在污泥处置现场,4台污泥处置压滤脱水设备、1台固化设备安装到位。
8月6日,该地块所有污泥全部转运至安全规范的暂存场地,累计转运预处理污泥46017吨,收集废水约6万吨。根据泰州市政府第51号会议纪要及转运污泥应急处置方案专家评审会意见,确定采用电厂焚烧和固废填埋两种方式进行应急处置。
11月28日,记者在芦坝港现场看到,从南向北一字排开的3个数十米见方的污泥池内空空如也,池子周围拉上警戒线,立起“坑深危险”警示牌。
“目前,我们已规范处置污泥41711吨,还有数千吨预计明年6月处置完成。”滨江污水处理厂新任负责人蒋鸿介绍,对污泥堆放池及周边土壤,已委托南京环科所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开展调查、评估及治理修复工作。
第二次通报的泰兴经济开发区一号桥地块,原为占地约16亩的废沟塘,周边企业在此倾倒各种垃圾。2005年起,开发区明确该区域禁止倾倒垃圾,并将该地块平整为绿化用地。
废料填埋问题被中央环保督察通报后,当地请南京环科所紧急为其编制应急综合整治方案和综合治理方案,而后通过专家评审,将该地块分为S区、T区两个区域进行开挖处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8米长的钢板正被打入步道一侧,而另一侧钉入地下的钢板则长达12米。“现在这项工作,目的是加固填埋场旁边的土层,防止开挖过程中两侧地势差异过大,引起路面坍塌。”开发区管委会分管环保的副主任白学军介绍,当前填埋物属性已鉴别完成,并建成3个规范暂存库。11月底全面启动S区下层固废清挖、筛分、转运工作,明年4月启动T区开挖工作,预计明年8月30日前全面完成该区域固废清理处置,同步开展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及时进行生态修复,明年底前完成整改。
举一反三,绿色发展
两次遭问责,泰兴市委市政府痛定思痛:如何才能既抓好环保,又搞好发展?“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只有强化系统思维,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兼顾推进高质量发展。”张育林说,为此,泰兴市专门建立污染排查工作机制、问题整改机制、化工企业入园评价机制和生态长效管理机制。
6月,泰兴启动“乡镇园区全面排查,职能部门牵头排查,重点区域专家排查,群众反映问题逐一排查”工作机制,展开固废专项排查行动,共排查出固废环境隐患点86个,并对所有问题实行清单交办、领导包案、逐一销号的整改机制。
产业门槛也在提高。“新的化工项目进入园区,必须要经过管委会初步商议,专家评估以及污水处理厂、危废处理公司参与的联合审定。”泰兴市委副书记、泰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坤说。
为实现生态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泰兴更在体制机制上强化保障:市委率先成立生态办,69名全市村镇园区环保专员、233名专职网格员和712名村(居)生态文明委员也已同步到位;在保持财政生态投入持续增加情况下,泰兴还创新设立市级生态公益基金,专项用于存量整改。刘志明告诉记者,在能追责的前提下,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一旦遇到历史遗留的“无主”难题,生态公益基金便派上用场,财政保证每年补足至5000万元。
生态建设,不遗余力做加法。走在长江生态湿地与绿色廊道虹桥先导段江堤上,眼前一片水清岸绿。“泰兴共有长江岸线约24公里,我们规划将50%的岸线拿出来进行生态修复、还岸于民。”泰兴市副市长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