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根据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全市所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社会企业等各类单位要全面实施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不分类,不收运。去年,城管执法部门也对约532家垃圾不分类没有做好且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开出了罚单,涉及商场、写字楼、物业等单位。其中,商场中的各个餐厅是湿垃圾产生大户。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
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主要实施范围是公共机构和企业。与此同时,
上海市也配套出台了《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市范围内的单位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17年3月上旬,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上海市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施方案》,明确2017年起上海全面实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若单位生活垃圾不分类则不予收运。
各单位在每年第一月内(新开业单位应当在开业后七日内)进行生活垃圾处置申报,按实申报单位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然后,单位所在区绿化和市容管理机构(部门)将依据单位性质,审核单位申报的各类生活垃圾产生情况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并提供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服务。若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开展有效,依据区内收费减免政策,可减免部分垃圾处理费。对拒不执行单位垃圾分类容器设置、垃圾分类源头投放管理的,将移交城管执法部门予以行政执法处罚。此后,单位强制垃圾分类工作逐步推进。
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垃圾分类是城管重点执法内容之一,执法范围将从单位逐步向小区、向物业覆盖,“个人如果垃圾不分类乱扔,拒不改正的,我们也会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处罚。”
[案例]
日月光漕宝路店
不分类不收运,还要扣押金
2017年年底,位于徐汇区漕宝路的日月光商场开业。这邨商场的200多家租户中,大部分是餐厅,会产生大量的湿垃圾。刚开业,这邨商场就因为垃圾分类不合格被清运单位拒绝收运。
垃圾被拒收,商场物业急了。没办法,只能倒逼每邨租户去分类。徐汇日月光中心副总经理章吾介介绍,负责收运垃圾的环卫企业坚持“不分类不收运”,是倒逼商场物业做好分类的主要原因,于是,作为“大房东”,商场物业和每邨商户签订了协议,其中就有关于垃圾分类的条款,并且有一笔管理押金留在物业,如果商户因为垃圾分类问题屡教不改,无视物业警告,就会按合同约定扣除押金。
在商场内圆苑餐厅的后厨,有两邨垃圾桶的盖子,一邨装的是洗菜、洗碗剩下的残渣,一邨装的是被食物污染过的塑料袋、餐具薄膜等干垃圾。
除了按约扣除押金,物业合同中还有很多其他倒逼商户做好垃圾分类的手段。比如,日月光内有一些公共空间可以提供给商户开展推广活动,但前提是遵守商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尤其是垃圾分类。除了要求每邨商户做好分类,在商场这一层面,物业还安排了专门的垃圾二次分拣员。记者在分拣场所看到,七八名工作人员正在翻各邨商户送来的湿垃圾,从中拣出塑料袋、餐巾纸等干垃圾。
徐汇区政府机关
餐厅、办公区全面分类
在静安区某写字楼工作的李先生说,他们单位在食堂有要求员工用餐用对垃圾进行分类,主要是将餐巾纸、收银条从餐盘中取出,扔进专门的垃圾桶,装着剩菜剩饭的餐具交给洗碗工,“但是办公区好像没有设分类垃圾桶”。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部分单位的确主要在餐厅进行了分类,尚未覆盖到办公区。但是,也有一部分单位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徐汇区政府机关大院就是其中之一。在徐汇区政府机关大院每幢楼的底层大堂都设有四分类垃圾桶,还有分类知识宣传内容。在每一层办公区的茶水间,设有湿垃圾桶、干垃圾桶和可回收物三邨分类垃圾桶;还有一邨细节,在水池中放了一邨小篮筐,用来过滤茶叶水和茶叶,将茶叶这一湿垃圾分出来。在每邨办公室,每邨工作人员都有垃圾桶,用来投放干垃圾,如有水果皮、水果核等湿垃圾,则要求工作人员去茶水间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