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水处理 » 市政污水 » 正文

重磅!2019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环境”内容(全文)

日期:2019-03-0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程云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03/05
13:4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2019两会 两会

   今天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水网为您摘取与生态环境、环境产业、水/大气/固废等领域内容,供读者参考:
 
  2018年工作回顾
 
  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扎实打好三大攻坚战,重点任务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污染防治要聚焦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厕所革命”、垃圾污水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保护海洋环境,建设海洋强国。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提出企业环保达标整改要给过渡期,不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持续开展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做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快治理黑臭水体,推进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方式,对企业既依法依规监管,又重视合理诉求、加强帮扶指导,对需要达标整改的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措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企业有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污染防治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同时,对于PPP,报告还指出创新项目融资方式,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资本金比例,用好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守契约,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对拖欠企业的款项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决不允许增加新的拖欠。
 
  相关新闻:
 
  李克强:重点整治大气污染 重点地区PM2.5下降30%以上
 
  李克强:企业环保达标整改要给过渡期,不能简单粗暴、一关了之
 
  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一、2018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第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年少有的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经济增速与用电、货运等实物量指标相匹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至关重要。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一般工业,农业再获丰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1%。质量和效益继续提升。
 
  ——发展新动能快速成长。嫦娥四号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发展新优势。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国务院及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实施。重点领域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加大,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办,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0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1383亿美元、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