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流域治理 » 正文

火力全开进击流域之治,洱海“重生”还涉及哪些领域

日期:2019-03-0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作者:筱阳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03/06
13: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环境污染 生态环境

   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经过近两年时间,洱海治理初见成效:2018年水质为II类。接下来,包括紧盯污染物排放量、抓牢农业面源污染将成为洱海新一轮治理焦点。
 
  洱海,正在经历一场缓慢的涅槃重生。“洱海若干年前是二类水,再早可能是I类水了,后来一度变成III类水,一直到2017年还是三类水,去年水质为II类,水质在改善。”在2月底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环境部水司司长张波肯定了洱海的治理成果。公开资料显示,在刚过去的一年里,7个月洱海达到ll类,有5个月水质为lll类,全湖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遗憾的是,保护治理没有赶上污染负荷加重的速度。近些年火爆的旅游开发,让这片绿水青山的环境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管理与环保工作滞后,当地一些客栈与餐厅经营者私搭乱建、随意向洱海排污现象一度愈演愈烈。因为缺乏专业的管道和设施,客栈偷排严重,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洱海对水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据大理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2014年地表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及以上的监测点占比首次降到60%以下。而2014年正好是环洱海流域客栈数量爆发式增长时期。
 
  随着污染物排放量愈发增多,尤其是流域的生态破坏问题比较普遍,这就使得湖泊的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据权威调查,2016年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与2004年相比增加逾50%。除了在周边“无序增长”的客栈,洱海边大量种植耕地上使用的农药,化肥,经过雨水的冲刷渗透,最终都会进入洱海,污染湖水的水质。2017年年初,不堪重负的洱海,终于亮起了“水质警示灯”,蓝藻连片集中爆发。如何“治水”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站在洱水质拐点的“十字路口”,大理开始对洱海开启抢救模式。要想治理好洱海的环境污染,第一步就是先把污染截住,然后才谈得上治理。2017年4月,洱海流域核心区的餐饮客栈全部暂停营业。对洱海包括客栈在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治理,并非是一个结束,反而刚刚进入深化阶段。一年后,《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对外公布,划定了洱海保护的“蓝线”“绿线”和“红线”。蓝线即洱海湖区界线,绿线即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红线即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
 
  根据中央环保督察要求,洱海治理再提速。为了进一步加强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空间管控,恢复自然生态岸线,构建连续完整的湖滨生态屏障,给洱海留下休养生息的空间。除了拆除客栈和民宅,2018年12月份,大理州开始全面停止洱海海东开发区建设。同时,以洱海流域“两违”整治行动、村镇“两污”治理行动、面源污染减量行动、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流域综合执法监管行动及全民保护洱海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随即深入挺进。
 
  随着环湖截污治污设备投入使用,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已实现全收集、全处理。迄今,洱海已形成覆盖流域12个镇、431个自然村的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循环利用。但事实上,Ⅱ类水的达到,并不意味着洱海生态或者说水质拐点的到来。“不能一场大雨把河流两边的垃圾都推到水里,污水垃圾综合整治难度很大,这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张波说。未来如何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洱海保护治理也是政府面临的课题。
 
  迄今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很有效的突破,流域的生态破坏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导致湖泊蓝藻水华问题难以攻克。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巩固提升工业城市的治污成果,另一方面必须突破农业的面源污染防治。”张波进一步指出,尤其是最终从“一湖之治”逐步转向“流域之治”。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