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布了30个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旨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能让城市的水弹性更强。海绵城市建设4年以来,初见成效,但是这样一个新事物新理念,大家也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关于如何定量化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还无定论。现阶段国内对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估,主要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监测法,通过布设在线监测设备,长期监测区域内地表水水量及水质情况,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计算出该区域内雨水被控制利用的程度;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模型法来评估,以数值模型为手段来评估和预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
采用SWMM软件进行模型法评估界面
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投入成本差异很大:
(1)监测法最依赖实测数据,而模型法主要利用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中的CAD数据结合降雨数据,通过模型概化后计算雨水利用率,所以模型法能在海绵城市方案设计阶段就能预测建设效果,而监测法至少要等海绵城市建设后才能评估效果;
(2)无论是大尺度的还是小尺度的规划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只要设计方案准确、数据量充足可靠,模型法均适用,但是监测法却只能局限于小尺度的海绵城市建设区,例如住宅小区或者街道;
(3)成本上模型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监测法不仅需要投入监测设备,而且还需构建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便将实测数据信息化。因此模型法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普及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