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下称《方案》),要求加强督察问责,生态环境部将地下水污染防治目标完成及责任落实情况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
同时,要求对承担地下水污染防治职责的有关地方进行督察,倡优纠劣,强化问责,督促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
经济观察网记者注意到,制定该《方案》其实是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重点任务和推进净土保卫战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出炉意味着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2019年将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力争四年内完成全覆盖及“回头看”。今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的第一年,要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推进地方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等。
地下水污染防治具体阶段目标包括:到2020年,要初步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比例控制在1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初步监控,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到2025年,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85%左右;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得到有效监控,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到2035年,力争全国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
不过,当前中国地下水污染源点多面广,污染防治难度依然较大。部分行业企业威胁地下水环境安全,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日益加重。
就在去年4月,河北省宁晋县当地村民“红水浇地”的视频在网上流传,随后被媒体纷纷曝光,据当地村民反映,“自己种的粮食都不敢吃”。
生态环境部通报的调查结果显示,排污企业为宁晋县境内的河北昊汇科技有限公司。环境执法人员通过暗管探测仪实地探查、调集机械排查挖掘等手段,发现渗坑1个、渗井3个、疑似危险废物地面以下填埋点4处。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李晓鹏说,据估算,我们每人每天生产1公斤左右的生活垃圾,全国就是130万吨。如果用填埋的办法来处理这些垃圾,一年大概要占用50多个西湖。这不仅浪费大量土地资源,而且将造成地下水污染。
《方案》明确了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的任务:要在2020年年底前,衔接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加强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监测数据报送制度。2025年年底前,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其中,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同时要求按照“大网络、大系统、大数据”的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共用,2020年底前,构建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框架;2025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此外,在2019年6月底前,将出台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公布办法;2019年底前,京津冀等区域地方政府要公布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
《方案》要求加大资金投入,推动建立中央支持鼓励、地方政府支撑、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环保融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地下水污染防治需要保障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依法合规拓展融资渠道,确保污染防治任务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