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2019年联邦大选未能“按着剧本演”,选前民调一直落后的现任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最后爆冷“逆袭”,在5月18日的选举中成功连任。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意味着莫里森领导的自由党与国家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将继续大打“经济牌”,而落败的澳最大在野党工党的“减排野心”再次折戟沉沙。
经济就业“靠前站”
《纽约时报》指出,澳大利亚的大选结果凸显出“经济优先”这一现实,相较于以“减排、去煤、应对
气候危机”为政策主导的工党,该国选民似乎认为现执政党的“经济、就业、大幅减税”政策机制“更贴心”。
事实上,现年51岁的莫里森一直力挺
传统能源产业,并不断呼吁“为煤松绑”。2017年2月,莫里森举着一块煤炭在众议院发表讲话时称:“这是煤,别害怕,也别惊慌,它伤害不了你的。在我看来,那些担忧煤炭行业带来环境污染的人,对煤炭保持着‘病态般的恐惧’。”
莫里森的成功连任和澳大利亚经济低速增长不无关系。《澳洲人报》指出,莫里森未来3年任务颇重,尤其承担着振兴经济、提高就业的压力。当前,澳大利亚经济处于近10年来最缓慢的增长点,失业率的不断攀升更是加重了国民生活负担,莫里森以“减税和促就业”吸引选民,可谓直戳民心。
此外,莫里森在选举中以“成本过大”打压气候变化政策,他引入一项经济模型称,工党提出的减少45%碳排放量政策,将使澳大利亚16.7万个工作机会“消失”,这将导致2640亿澳元的经济损失。尽管工党一再强调该模型“不可靠”,但莫里森仍强调“经济负担过重”,应减缓现有的减排行动,这在昆士兰州获得了强烈回响。
事实上,莫里森对昆士兰州“颇为费心”,不仅卖力在该州辅选,甚至承诺为争议性极大的印度阿达尼集团(Adani Group)在该州煤矿项目Carmichael“开绿灯”,将这个可能加重气候变化危机的项目描述为增加就业的机会,大大提升了他在昆士兰州的好感度。
“亲煤派”再迎曙光
显然,莫里森的连任为“亲煤派”带来了新的曙光。《悉尼晨锋报》指出,阿达尼在昆士兰州陷入僵局的澳最大煤矿项目Carmichael,即将迎来获批的希望。
据了解,昆士兰州矿产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煤炭资源,去年煤炭出口量达到创纪录的2.232亿吨,阿根廷、巴西、印度、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该州煤炭的“座上宾”。昆士兰州的选民对煤炭开采十分支持,并认为这极大刺激就业率。据悉,工党在昆士兰州的选情不如预期,是其败选的主因。
Carmichael就位于昆士兰州中部的加利里盆地,项目投资规模高达165亿美元。有分析师估计,加利里盆地煤炭储量巨大,一旦得到完全开发,将使澳大利亚煤碳出口量增加一倍以上。
随着莫里森的成功连任,“束之高阁”的结果有望出现扭转。昆士兰州州长Annastacia Palaszczuk指出,Carmichael是工党败选的主因,该党应该将重点放在创造就业方面。事实上,如果Carmichael继续拖延下去,靠采矿为生的地区更加步履维艰。
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预计,将煤矿与现有铁路连接起来的成本计算在内,则动力煤基准价格需要达到100美元/吨才能使Carmichael达到收支平衡,而目前纽卡斯尔港优质动力煤现货价格低于85美元/吨。
“我们认为阿达尼可以通过‘煤矿-港口-贸易-电厂’的综合模式来开发Carmichael,这能获得更大利润。”伍德麦肯兹分析师Robin Griffin表示。
气候政策“最脆弱”
彭博社撰文称,澳大选结果昭示出该国民众似乎并不在乎气候变化问题。《纽约时报》则指出,莫里森连任意味着澳减排目标“没有野心”,且不利于全球应对气候危机。
近年来,澳大利亚这个南半球国家不断出现洪水、野火、干旱的气候灾难,这使得气候问题始终是政治人士的热议焦点。工党在选举期间不断承诺将打造野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并呼吁民众不要押赌“煤炭经济”从而忽略空气质量。但事实证明,澳民众即便内心认可气候危机迫在眉睫,“面包”却仍是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
澳大利亚智库Lowy Institute在大选前就气候问题进行了民调,其中64%的受访者认为气候变化是国家利益的最大威胁,这些人中又有60%支持立即采取行动,28%支持渐进式行动,只有不到12%的赞成等到有更具体证据再行动。
法新社援引一位澳“气候选民”的话称:“我很担心气候问题,澳大利亚做得远远不够。”事实上,汇丰银行早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中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莫里森领导的执政联盟必须权衡立场,我认为,他们越来越难维持一个不谈论气候危机的立场。”澳非盈利组织气候理事会首席执行官Amanda McKenzie坦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气候专家Joelle Gergis则强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我们的政策是发达国家中‘最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