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中海航运公司旗下的巴努号集装箱货轮在张家港顺利完成排放“脱硫”改造,提前达到国际海事组织的“限硫令”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该货轮的脱硫“手术”,是由江浙沪三地企业联合完成的。
浙江企业琢磨出原理图,上海企业转换为设计图,苏州企业细化成施工图。近日,地中海航运公司旗下的巴努号集装箱货轮在张家港顺利完成排放“脱硫”改造,提前达到国际海事组织的“限硫令”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该货轮的脱硫“手术”,是由江浙沪三地企业联合完成的。此次改造的顺利完成,也标志着一个千亿级市场“风口”的到来。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船舶必须使用硫含量不超过0.5%的燃料,或者通过设备改造达到同等的低硫排放目标。完成改造后的巴努号货轮,二氧化硫排放量从原来的每立方米1700多毫克降到了每立方米5毫克。
牵头巴努号货轮脱硫改造工程的,是浙江能源集团。去年8月,浙江能源集团着手研发新型船舶
脱硫技术,3个月后,新一代船用脱硫系统原理图问世。随后,浙江能源集团与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合作,将原理图转换成首批6艘船的改装设计图。
从浙江企业的原理图,到上海企业的设计图,最终的技术落地仍欠一张施工图。作为项目总包,浙江能源找到了长江流域第三大修造船基地张家港久盛重工。久盛重工上游8公里为江阴港口码头,下游2公里是张家港港口码头,船舶进出厂、停泊十分便捷,区位条件优越,并且有着多年的技术沉淀。
根据沪浙两地企业提供的原理图和设计图,久盛重工将货轮的脱硫装置细化成1万多个零部件的施工图,并最终用时72天,完成巴努号集装箱货轮脱硫改造项目。
江浙沪三地企业的此次联动,不失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背景下的又一段佳话。久盛重工总经理张宗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船舶脱硫技术方兴未艾,极具市场潜力。但与此同时,脱硫改造也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专注于不同领域的多个企业协同合作,很难靠个别企业单打独斗实现:“对于排放脱硫,浙江能源方面技术领先;而在船舶设计方面,上海优势明显,集聚了众多知名的设计企业。这一次巴努号改造的三张图纸,正是通过长三角区域内的优势互补而诞生的。”
参与巴努号改造项目的上海航盛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盛巧安也表示,与苏浙两地企业的合作非常愉快,货轮的成功交付,也充分印证了合作的效果:“现场施工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们的技术人员也一直在张家港。船舶排放脱硫是一门新技术,改造过程中难免碰到问题。在我们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也都逐一被解决了。”
盛巧安表示,三地企业给出的三张图纸,只是未来一系列合作的开端。随着国际航运“限硫令”进入倒计时,船舶脱硫装置改装迎来井喷式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可达千亿级。未来三地企业的合作,想象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