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近半数垃圾焚烧厂存在环境信息缺失

日期:2018-08-02    来源:中国能源报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8
08/02
11: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焚烧发电厂 二噁英 监测数据

   “垃圾焚烧发电厂被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按规定需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并公开排污信息。但目前,近半数垃圾焚烧厂存在环境信息缺失。尤其是二噁英监测数据,去年约70%的企业没有公开。”梳理全国359座垃圾焚烧厂的资料后,安徽芜湖生态中心项目负责人张静宁得出这样一组数据。这个专业环保组织近日公开的一份《359座生活焚烧厂信息公开和污染物排放报告》(下称《报告》),让二噁英再成焦点。
  巧合的是,就在《报告》公布前不久,上市公司绿色动力旗下泰州绿色动力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因二噁英排放超标0.9倍被罚款100万元。龙头企业公然超标,一时间震惊业内。
  “会不会有更多超标情况?现在听到垃圾焚烧厂仍会担心,正是有太多‘不知道’,大家才会害怕。”包括张静宁在内,多位专家呼吁应强化二噁英排放管理,既要做好控制,也不能忽视信息沟通工作。
  居民担忧、企业“痛点”
  北京《报告》发布现场,一群来自河南郑州荥阳市的居民,把张静宁和其他专家团团围住。十几人远道而来,是为当地正在规划建设的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我们在政府官网看到建厂消息,厂址周边3个社区的居民,从3月起一直在表达反对。组织过签名活动实名反对,向城市管理局、规划局等多个部门反映过,业主代表也和相关负责人当面沟通过,但目前还没有最终结果。今天看到有专题会议,专门来咨询。”居民代表周红梅告诉记者。
  “二噁英危害那么大,住在旁边怎么办?”“垃圾要处理,但焚烧厂距小区只有3公里,是不是太近了?”“能不能搬得远些,至少离我们十几公里……”周红梅和邻居们接连发问。
  这样的场景,对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明辉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6年北京计划建六里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就遇到居民集体抗议。当时我作为专家,现场为居民讲解了二噁英问题。二噁英引发的‘邻避’问题,在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迟迟未从根本解决,如今甚至成了一种‘老生常谈’。”
  “大家都知道垃圾要处理,也可以建焚烧厂,但别建在我家附近。这就像买了一套新房,不希望屋里有卫生间,要用也去别人家用。人人都这样想,现实吗?”锦江环境总经理张超坦言,作为国内首个涉足垃圾焚烧发电的企业,长期面临的最大痛点也是“邻避”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近10年来,因“邻避”问题而停建、缓解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不在少数。二噁英引发的纠纷持续发酵,让这个头顶“循环利用”“再生发电”的行业,反倒成了公众心中的“潘多拉魔盒”。
  管理滞后引发裂变效应
  一边争议不断,一边却规划密集。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装机将达750万千瓦,增幅为56%。从政策角度,《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等文件先后出台,全面规范二噁英排放;从技术角度,多位专家证实控制二噁英排放并无难度,我国也已执行国际最严限值。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老百姓,归结于不理解。”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指出,很多时候是因管理欠缺,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积累,从而产生裂变效应。“同一项技术,不同企业用起来效果为何不同?差异往往就在管理上。”
  对此,中华环保联合会废弃物发电专委会秘书长郭云高认为,“管理”首先体现在沟通环节。“‘焚烧’既非天使,也非魔鬼,二噁英更不是垃圾焚烧行业的‘专利’,关键是如何让公众理解并客观对待。过去条件有限,企业不太善于和公众打交道,越是‘捂着’越容易造成恐慌。”
  这得到了郑明辉的赞同。“二噁英的产生主要取决于炉内燃烧效率。发展初期,设备工况不佳、燃烧不充分等原因,导致二噁英排放量相对较高。随着设备稳定性及环保要求提高,焚烧本身已无难度。然而因了解不足,老百姓对此仍持固有印象,难免怀疑误解。”
  信息透明离不开数据支持,而在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南方监测中心工程师看来,二噁英检测能力有限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已知二噁英组分有200多种,每种化合物成分各不相同,无论对样品采集、检验,还是对所用耗材,要求都很严格。目前只能先采样再检测,非但不能像其他指标一样实现在线监测,期间稍有不慎也可能影响结果。”
  多方思考变“邻避”为“邻利”
  焚烧存在争议,垃圾还有其他处理方式吗?按技术可行与经济可承受原则,通用做法主要有两种,填埋或者焚烧。介于环保要求,填埋方式现已基本淘汰。“从垃圾围城的现实出发,生活垃圾不烧不行,但缺乏精细管理和达标排放的焚烧也一定不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研究员周宏春说。
  焚烧目前难被替代,“邻避”能否变“邻利”呢?周宏春指出,实际早在2014年,业内就提出“蓝色焚烧”理念,包括“更严格的烟气排放指标、更显著的能源利用效率、更科学的资源综合利用、更透明的企业运行情况及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企业除严控自身,不妨多为周边居民着想,让公众更受益。“比如通过电价补贴、垃圾处理费补贴,优先提供热源服务等方式,让周边居民感受到一定‘补偿’。再如建设主题公园、提升绿化覆盖率等,让焚烧厂成为居民休闲和了解垃圾焚烧知识的场所。”
  自2012年跟踪企业信息公开至今,张静宁看到了进步,但仍觉得“坦诚”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重点排污单位,垃圾焚烧发电厂不应局限于自主监测信息公开,比如能不能将监测范围扩大至焚烧厂周边,或者连同环保部门等第三方监督数据一起公布,让数据更加可信。”
  而从2015年起,郭云高便带头推行“拆墙行动”,主动带领公众走进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从行业角度,我们一直在说服企业转变意识,‘转过身来、坦诚面对’。自信不一定迎来掌声,但坦诚一定会化解猜忌。”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化解邻避问题,生态环境部将于近期出台《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该行动也被纳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7+4”行动。针对二噁英等排放严重超标的企业,未来或采取切断电价补贴等方式进行严惩。
  环保督察岂容“假整改”
  为期一个月的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工作,日前已在10省(区)完成进驻。期间共受理举报3.8万件,问责4305人,所到省(区)无一幸免。
  群众拍手称快,地方战战兢兢。反观这些问题,令人大跌眼镜却又有几分“似曾相识”。有的早在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时就已被曝光,但时隔两年仍未整改到位;有的表面行动、实则敷衍,督察组走后“悄然”复工;还有的视罚单为“空文”,多年来我行我素、只为谋求一己私利。再看涉事单位,除地方环保部门、“散乱污”企业外,国电投、神华、四川能源等央企国企也赫然在列。
  “回头看”的本意在于抓落实、抓效果,解决前期环保督察中发现的问题。如今,“回头看”非但难起巩固作用,反而新揪出一批问题、新问责一批干部。“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群众不免忧虑:督察组在尚且如此,督察组走后会不会无所顾忌?环保督察怎就成了“一阵风”?
  追根溯源,是地方政府未从根本上重视,让督察流于形式。为了“金山银山”,不顾“绿水青山”,“以环境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思想在部分地区仍未从根本转变。有督察人员直指,这样的现象在10省(区)不同程度均有存在,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或者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将地方利益凌驾于环保之上,充当违法企业的“保护伞”。
  如今从“督企”扩至“督政”,正是要抓住地方政府的“七寸”,突破地方利益掣肘,层层传导环保压力,让其对环保问题不敢轻视、不敢姑息。
  同时,也是违法企业求利益、存侥幸,将督察视为“虚设”。有企业对督察组视而不见,拒不开门接受检查;有企业闻风而逃,待督察组离开再返回复工;还有企业竟“暴力相向”,将督察组强行扣留,公然对抗环保执法。其胆大妄为、无视法纪的行为恶劣昭彰。究其根本还是“利益”作祟,企业不惜铤而走险,“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先污染、不治理”。
  对这样的行为,环保督察要么不抓,要么一抓到底;要么不咬,咬住就不松口。问责“上不封顶”,惩罚同样“下不保底”,污染不查清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停息。
  “越轨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中央环保督察是为督促地方政府,以整改为契机深入反思、全面审视自我,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每一轮督察行动虽有句点,但生态环保工作绝不是“一阵风”,绝不容忍一点一滴的“假整改”。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