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依托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示范工程,河北省廊坊市摸索出一套治水提质同时结合水系连通、水资源调度与配置,并进行生态补水的“污染减排(Reduce)”、“资源回用(Reuse)”、“自然补给(Replenish)”湿地治理模式,为我国北方广大中小城市提供了更贴合自身需求的小流域
水环境治理的经验。
5个月的旧貌新颜
龙河,全长68.42公里,发源于燕山山脉,在河北省廊坊市东张务(地名)穿护堤路入永定河泛区,流域面积577.94平方公里,是连接京津冀水网的重要通道。2018年以前,由于水资源严重不足、自净能力差、淤积严重等问题,龙河水质还无法满足国控断面水质考核要求。可如今,经过改造后,这里水草丰盈、植被茂密,成为周边居民爱去的湿地景观休闲旅游景区。
近年来,廊坊市积极推进包括龙河在内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制定《龙河、凤河和市区水系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通过依托国家“十三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廊坊市研究决定从水资源优化调配、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重构、水景观构建等关键环节入手,通过技术研发及集成、工程示范,使城市水环境承载能力显著增强,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生态脆弱河流和水生态得到有效修复。
2018年4月15日进场施工,当年9月15日实现通水,5个月时间,廊坊市安次区龙河(东张务闸—冀津断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成。时间短、任务急,但效果却很明显。
项目位于廊坊市安次区龙河下游段,东张务防洪闸至龙河出境断面处,处理规模3万立方米/天,湿地占地面积9.6万平方米,其中潜流湿地6万平方米,表流湿地3.6万平方米。通过将部分河水引至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改善龙河的生态环境和出境水质,使河道及周边形成一个水清、岸绿、动植物和谐生存的整体环境带,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
湿地治理如何更服北方水土?
湿地的概念由国外引入,经过十几年发展,在我国多地均有大量建设人工湿地的成功案例,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其在水体自然净化工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南方地区不同,受制于气候、地形及植被的巨大差异,北方寒冷地区运用人工湿地进行水环境修复治理的实践经验仍较为匮乏。
作为项目实施的承包方,中持股份根据当地实际特点,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资源、水安全等要素,采用了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即预处理与人工湿地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做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湿地入水进行初级处理,以保证湿地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更重要的是通过调整预处理的处理深度,保证系统在各季节的运行效果,大幅降低运行成本。”中持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19年,中持股份又承担了两项廊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 继续助力,帮助廊坊地区实现龙河流域生态美景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