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正文

中国在几千年前就讲究垃圾分类回收了?乱扔垃圾最严重要剁手

日期:2019-09-25    来源:国史拾遗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09/25
09: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垃圾分类历史 垃圾处理 垃圾分类回收

   咱们在生活工作中难免会产生垃圾,拆个快递,吃个外卖,买个水果,喝个饮料,一天不知不觉可能垃圾桶就满了。
  最近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和咱们以往的“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简单分类不同,新实行的垃圾种类被分为:可回收物、干垃圾、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我女朋友吐槽说幸亏没住在上海,否则连外卖都不敢点,怎么把剩下的垃圾分好类还得费一番心神。
  不单咱们现代人对垃圾处理头疼不已,在古代垃圾回收处理同样是城市管理的难题,毕竟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只要人口一密集,大量的生活垃圾便会随之出现。这些垃圾轻则污染环境,影响城市整洁美观,重则吸引蚊虫导致疫病流行,所以古代政府颁布了相关法令来规定臣民。
  不夸张的来说,在咱们中国,几千年前的夏朝就已经开始施行垃圾管理回收的政策了。 
微信截图_20190925090644
  您先别感慨咱们中国古人意识前卫,这么早就知道要树立环保意识,看看古代乱扔垃圾的处罚就能让咱们心惊肉跳。咱们现在乱扔垃圾顶多被别人说几句,谴责一番,这毕竟是属于道德问题,古代可不一样了,《韩非子·内储说上》就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
  啥意思?就是在殷商时期你要是敢在道路上扔垃圾,抓住了就剁手!这可不是“双十一剁手”这种戏称,这是实打实的砍手!您先别吐槽扔个垃圾就剁手至于么,古代法律就是这么残酷,估计也有愣头青或有侥幸心理的家伙乱扔垃圾,结果成了独臂大侠。但大多数百姓一定是噤若寒蝉,殷商时期城市的环境也一定特别好,毕竟就因为一个果核或一点剩菜就少了一只手,多不值得啊!
  这种残酷的法令也被商鞅所学习,在他所制定的《秦律》中便有“弃灰于道者被刑”。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刑罚,但商君可没什么多心思和时间在道德上对百姓进行教化,直接规定这么做就违法,想流放或者是坐班房你就扔一扔试试!为此子贡还和孔子有过讨论,子贡说扔垃圾剁手实在是太残忍了吧?孔子则认为这条法律能让人们做容易做到的事(按规定扔垃圾不麻烦的),以免人们去犯罪遭受更重的刑罚,这是很正确的。
  时光来到了唐代,当时的长安已经是世界的中心,居住人口也达上百万,这样密集的人口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会有多么巨大呀!所以为了解决垃圾问题,政府同样颁布了相关法令,对乱扔垃圾的人进行处罚,根据《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也就是说你往街上泼水没事,但若是朝街上泼屎泼尿扔垃圾,就要挨揍;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同样打屁股!宋代基本上沿袭了唐代的法律,就算是离咱们最近的清代也规定了乱扔垃圾要打四十大板。所以咱们如果是穿越回古代,一定要注意别乱扔垃圾,否则轻则屁股打烂,重则剁手一只!
  当然啦,政府不只有大棒,在警告居民不得乱扔垃圾的同时还设立了垃圾回收机构,《周礼·秋官》记载,“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条狼氏的职责就是清除城中街道上的垃圾,保持城市卫生,这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清理垃圾的机构了吧?微信截图_20190925090721
  到了宋朝,垃圾清理机构发展更进一步,不但专门设立了“街道司”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而且工作人员人数相比周朝有了成倍式的增长,像开封这种百万人口的大都市,街道司一般招募五百名环卫工人,每人工资为“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工作内容包括修理道路、清除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最起码可以保证城市的清洁。
  那么问题来了,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什么垃圾最多、最难清理?回答:粪便!
  没错,正所谓人有三急,正常人最少一天也得去上次厕所,像唐朝时的长安、宋朝时的东京等上百万居民,这要上起厕所来,这排泄物垃圾可不是小数目啊!更何况,大城市的居民们怎么上厕所?很简单,既有公厕也有私人厕所。同样在周朝,《周礼·天官》就记载了政府专门修建了路厕供百姓们使用,而在汉朝时都城中也普遍设立有厕所(被称为“都厕”,其实就是大厕所的意思)。《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就有相关记载:“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
  公厕的普遍设置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同时也减少了疫病横行。公厕的优点是方便省心,如果有人觉得公厕用着不方便,那自然也可以使用家里的马桶,不过就需要人工清理。那么古代公厕和私厕的这些排泄物要怎么处理呢?
  欧洲时期的老铁们处理方法很最简单粗暴:要么就是随地大小便,要么就是直接往街道上扔……
  有这么一个段子:如果你站在当时的巴黎街头,那么世上最让人震撼的,将不再是星空和正义,而是头顶和脚下的粪便,而且头顶街道窗户旁,可能某个女仆正提着一桶粪准备倒下。
  当然啦,巴黎政府也知道这不体面,所以严格规定:严禁从窗户、楼台倒粪便,但百姓们压根就不听啊,所以只能规定在倒粪便的时候,必须大喊三声才能倒(话说你规定这个有啥意义啊!)……更恐怖的是由于粪便堆积太多无法清除,导致巴黎城竟然出现过被粪便包围的景象。
  这一时期的欧洲人民简直是水深火热啊,那当时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呢?
  拜咱们中国发达的农业生产所赐,排泄物等垃圾甚至成了热门资源……毕竟从商代开始,人们已经开始给农田施肥,《汜胜之书》就这么写:“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所以欧洲人看来嫌恶无比的粪便反而成了东方百姓眼中宝贵的资源,根据《朝野佥载》记载:“长安富民罗会,以剔粪为业。”同样在《太平广记》中是这样说的:“河东人裴明礼,善于理业,收人间所弃物,积而鬻之,以此家产巨万。”也就是说这两位老铁因为回收粪便成了百万富翁……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能给自己带来财富,岂不美哉!
  而根据《梦梁录》记载,南宋时都城临安就已经有了以清除粪便为业的人员。他们定期清除各家的粪便后再运到农村卖掉。(“杭城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雇,不敢侵夺。)微信截图_20190925090733
  而明、清时期均有“粪夫”,负责粪便的清理(主要还是感谢咱们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用农业肥)。时间发展到了明代,城市卫生管理已经形成相当成熟的产业链,明代的大城市不但有了排水管道,而且对垃圾分类回收基本成型,除了农村急需的粪便外,其他各种生活垃圾都有专门人员回收,哪怕是一块破布或一根竹筷在他们眼里看来可都是宝贝。
  这也就难怪当欧洲的传教士们来到大明时会目瞪口呆,惊叹于这个城市的富庶和洁净。可见咱们老祖宗从古代开始就注意并恪守卫生传统,作为现代人咱们更不能落后呀!尽管垃圾分类略有些麻烦,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美好世界,最终的受益人不正是生活在都市中的我们自己么!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