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青岛市黄海地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自然资源部北海
环境监测中心近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侧扫声呐等高科技手段,并配合人工踏勘,对山东青岛入海排污口进行了摸底自查。
此次入海排污口排查是自然资源部北海局2017年入海污染源排查的延续,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为海洋资源管控、海洋污染控制、海洋环境规划等提供了切实有力的依据。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排污口排查团队分为无人机航测组、人工排查组和水下声呐组等3个工作组,充分利用专业优势,互为补充,相互验证,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排查结果真实可靠。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排查过程中,排查团队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测等技术手段排查排污口数量、位置信息等。无人机航测组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卫星定位传感器、高分辨率航空摄像机,按设定飞行线路沿海岸线低空飞行、连续摄影,获取了大量航拍照片、地理位置信息。随后,经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生成含地理位置信息的连续海岸线高清影像,在人工解译后,生成入海排污口数字地图,为实地踏勘奠定基础,有效提高排查效率。
虽然装备技术升级,但无人机对工作环境要求非常严苛。无人机航测需要在开阔、无高大建筑物的场所和无雨、雪、雾、大风的环境下进行。排查过程中,炎炎烈日下,无人机航测组在空旷场地上组装无人机,打像控点,设定飞行路线,准备起飞装置,接受传输信号,等待无人机返航,确保每一帧数据准确。一系列操作下来,经常是汗水湿透了衣衫。
北海环境监测中心出动4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奔赴青岛市各个区市开展排污口排查工作。无人机航测解译结果实时导入定位系统,人工排查组按图索骥,以点带面。一旦在实地踏勘中发现排污口,队员立即进行登记、定位、拍照、采样、快速检测等,确保不留盲区。
由于排污口大多设置在人迹罕至区域,周围怪石嶙峋、杂草丛生,道路泥泞难行,给排污口排查人员带来了诸多困难。人工排查组经常涉水、翻墙、劈草前行,仔细寻找每一个排污口,做到不重、不漏、有口必查,保质保量完成排查任务。这段时间,队员们日行2万步已是常态。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他们没有抱怨,因为大家知道,现在多一份努力,未来就多一湾碧海。
大部分入海排污口设置在水面以上位置,可通过无人机航测和实地踏勘发现,但还有部分排污口为深水排放口,设置在低潮线以下,即便等到退潮也无法在陆地上进行排查。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水下声呐组启用了侧扫声呐设备,精确排查到深水排放口的位置和形态,为后期排污口监管提供了有效信息。此次排污口排查,团队开创了海、陆、空协作的工作新模式,为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海洋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