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指出:
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一年间,尤其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全市上下不忘嘱托、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全力以赴推进这项工作,垃圾分类收效显著。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系会议办公室今天公布的本市7到10月各区及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显示:全市所有区均达到"优秀"标准,全市220个街镇均达到"良好"及以上标准,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为216个,占比超98%。这意味着经过一年来的努力,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的确,从去年初上海推进新一轮垃圾分类,到今年初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再到7月1日条例正式开始实施,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一路采访记录拍摄的过程中,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垃圾分类这项新时尚在上海这座城市里所发生的潜移默化的改变。
譬如一早,在虹口区爱尚豪庭小区的垃圾箱房,正值定时投放时间,居民们拎着一袋袋垃圾陆续前来,并自觉分类投放,一旁还设有智能化回收设备,扫码投放可回收物还能获得积分。值得一提的是,3个月前,得益于居民良好的分类习惯,点位上的志愿者也全部撤离。
谈及垃圾分类,小区居民口中道出的不再是麻烦,而是习惯二字。
“习惯了,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弄得很干净,这样子环境很好。”
“作为我们上班族,每天朝九晚五的可能不太习惯,但是渐渐地以前的话,也是有志愿者的带动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怎样去分类,也不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并且对我们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保护,我觉得还是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的。”
去年11月,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来到该小区所在的嘉兴路街道,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要全民参与,并嘱托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这一年来,街道方面牢记嘱托,持续发力,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并成为今年首批生活垃圾示范街镇。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琳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我们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在走一条党建引领,居民源头自觉分类为基础的垃圾分类工作的路子,转变居民的一个观念,提升他们的源头分的自觉性,从要我分转变到我要分。下一阶段我们主要从巩固实效,提升源头分类率上,我们还将继续下功夫,探索社会治理的一个新路子,打好垃圾分类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而在此次测评中,包括嘉兴路街道在内,220个街镇中,仅有4个评分为良好,其余均为优秀,没有一个街镇为尚可或差,与上半年公布的成绩单中仅有29个优秀对比,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本市所有区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均达到"优秀"标准,其中崇明区和长宁区分别以98.47分和97.35分继续位列农村和中心城区第一名,其他区名次虽有浮动,但从测评指数来看,均在90分以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全市上下都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
对此,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环卫管理处副处长齐玉梅表示:这是一个全民树立信心的一件事情,因为上海经过多少年的探索,垃圾分类实际上确实是进展不大,没有明显进展。从现在的测评来看,因为我们9月份对测评的标准进行了一次优化,实际上就是当前的测评标准比当时更严格了,应该是说,从全市来看,垃圾分类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垃圾分类的实效大大提升,市民的参与大大提升,我们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对于市民的一个法治引领作用是超出预期,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对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一种检验,它的显现也是超出预期。
而最新数据显示: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960吨/日,较2018年10月增长了4.6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8710吨/日,较2018年10月增长了1倍;干垃圾处置量控制低于14830吨/日,较2018年10月减少了33%;有害垃圾分出量1吨/日,比2018年日均量增长了9倍多。上海的垃圾分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对此,市绿容部门也强调: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效性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一时的优秀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优秀,下一步会持续推进长效常态管理模式。
“我们在贯彻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要求的一系列部署当中,不忘总书记的嘱托,要持续做好垃圾分类的后期的长效管理制度的抓实抓好,要让上海的市民在这样一个新的良好行为习惯中不断地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齐玉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