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9年1月到9月,水泥产业生产和效益保持增长态势。水泥上市公司陆续发布的2019前三季度业绩公告普遍增长,例如中国建材、海螺水泥、金隅集团等。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称,各地水泥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下一步
水泥行业要继续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政策,积极探索市场化去产能模式,加大产业链延伸和境外水泥项目投资,以技术提升、绿色低碳为目标,不断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那么逐步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新模式的铺开,找到更适合的发展道路。
面对水泥产能过剩问题,其实也存在地域差异,不过总体仍需要通过产能削减以及产能置换等方式来解决。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获得了政策支持。从《关于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的通知》到《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试行)》,这种创新模式得到了认可。
目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已经被纳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理等试点示范。闻风而动,不少水泥企业纷纷加入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模式的探索中。
比如上述提到的海螺水泥、金隅集团。
海螺创业据说2019年水泥窑处置固废和危废能力有望超过240万吨,而海螺创业拥有海螺水泥不少股份,相当于掌握了海螺水泥产线。即海螺水泥作为海螺创业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的主战场,已经开始了升级转型。
金隅集团2018年就表示,旗下已经有17家企业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作业。2019年前8个月,金隅北水环保科技公司累计销毁危险品11.2吨,有效降低了危险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琉水环保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焚烧飞灰技术入选其中《2018年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名录》。
除此之外,冀东水泥10月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购买间接控股股东金隅集团持有的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49%的股权;上峰水泥已经透露,计划再利用其他现有水泥窑或新项目水泥窑增加危废处理约30万吨......
水泥企业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热情高涨的背后,是这种新兴固废处置方式具有的独特优势。无论是配套设施建设,还是投资或者运营费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都有更大可行性。此外,政府补贴、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都在无形中削减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成本。
对于水泥企业和固废处置行业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业内专家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就是,要积极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长效机制,不断创新推动这个系统工程的高效有序发展。同时,要强化协作力,利用数字化、智能化东风,更大程序优化水泥窑协同处置成本和风险管控。
那么你认为,跨界
固废处理行业,对水泥企业来说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选择呢?前景是否如业界所描述的那样光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