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环境工程专家郝吉明,深度解析从雾霾天到“幸福蓝”,短短的六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中国的空气质量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
郝吉明认为,环境标准要以保护人体健康为核心,以人为本为基础。PM2.5为什么要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哈佛大学通过对六个城市的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从每个城市的死亡率来看,死亡率的变化和该城市PM2.5的浓度在统计上有很强的相关性。数据表明,PM2.5的浓度每下降10个微克/立方米,这个城市的死亡率就可以减少0.13%,这说明环境的优劣对人类的健康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这个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美国首先把PM2.5列入了空气质量标准。随后,世界卫生组织修订了《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指南》,把PM2.5也列入其中。
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开始讨论并修订本土的环境质量标准。1982年,我国第一次颁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仅提到了“TSP”(总悬浮颗粒物),就是大气当中的总悬浮微粒是100个微米以下的粒子。1996年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科研人员才发现真正吸入到人体呼吸系统的是10个微米以下的粒子,也就是“可吸入颗粒物”。
郝吉明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指出,中国
大气污染进入PM2.5治理时代,则是始于1999年。1999年,中国决定再一次申办奥运,而空气质量是申办奥运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在此情况下,控制哪些污染源,对哪些污染源做解析就非常重要,所以清华大学开始监测北京的PM2.5。到2012年,我国再次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时候,将PM2.5纳入了我国的环境质量标准。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对比我国之前的环境指标,很多城市空气质量是不达标的。
到了2013年,清华大学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市有28%到36%的PM2.5来自于区域传输。而其余的PM2.5,则是本地的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和扬尘这四类污染源占了主导。也就是说要对北京的大气污染进行控制,主要是针对这四类源。此外,中国的污染源,除了点源、移动源以外,还有面源、农业源、生物质燃烧源等,这些都是治理大气污染需要控制的对象。
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郝吉明称,基于上述情况,国务院2013年9月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回应社会,用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来治理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