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召开的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昨天的会议组织市民旁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列席会议。
报告显示,截至10月底,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达5960吨/日,较去年同期增长4.6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8710吨/日,较去年同期增长1倍;干垃圾处置量控制低于14830吨/日,较去年同期减少33%;有害垃圾分出量1吨/日,较去年同期增长9倍多。目前,全市已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3998个、中转站181个,大型集散场9个。
《条例》实施近半年来,上海生活
垃圾分类实效超过预期,是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共同的感受。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市人大代表胡晓丽回忆说:“我在和市民朋友们讨论的时候,大家总结出来一句话,垃圾分类给上海带来的变化,分的是垃圾,聚的是人心。”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东通过暗访调研,也深有体会:“通过暗访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我们的居民对这项工作的热心程度、参与程度,超出预期。”
然而,随着申城的垃圾分类从“盆景”变“风景”,如何可持续发展?做好“资源化利用”这篇文章,尤为重要。报告指出,目前全市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2.435万吨/日。那么,这个数字,能跟得上不断大幅提升的垃圾分出量吗?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冯经明在审议现场直接发问相关部门:“前端分类付出了巨大成本,目的就是为了末端的资源化利用和分类处置。但是从调研情况看,法规实施后,由于湿垃圾分出量远超预期,湿垃圾末端处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十分突出问题。就这些问题请市有关部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