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大气污染防治再迎考验 环保精准化避免“一刀切”

日期:2019-11-26    来源:人民网  作者:刘毅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9
11/26
09: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 空气净化

   随着北方地区进入取暖季,大气污染防治再次迎来考验。如何科学施策、精准治理,以务实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关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也关乎民生福祉。
  前不久,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引发关注。该制度对纳入清单的企业、项目,优先保障其生产经营活动,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检查、不打扰”;跻身正面清单的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达标排放、自律减排、污染治理水平领先。目前,经过逐一现场核查评估及多部门会商会审,河北共有1640个项目、企业被纳入首批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
  相关制度的建立,是杜绝环保“一刀切”、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的创新举措。现实中,一些地方或部门平常不作为、不担当,到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强化监督、年终考核开展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采取不分青红皂白要求停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少数地方曾经出现的无差别“一刀切”,损害了合法合规企业的权益,也折射出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如今,河北等地纷纷制定实施严格禁止环保“一刀切”的政策措施,通过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一企一策”差异化应急减排等做法,对各类企业分类施策、“扬善惩恶”,推动环境管理模式从“底线约束”向“底线约束”与“先进带动”并重转变,有利于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生产模式。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由于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治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污染治理水平和效果可能大不相同。在环境监管中,如果不能有效体现鼓励先进、奖优罚劣、区别对待,就容易导致“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例如,如果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期间,投入巨资安装并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的先进企业,也必须和落后的散乱污企业一样“一律先停再说”,就会让严格守法者付出高成本,进而影响先进企业的效益和治污积极性。实施生态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等举措,将领跑者和落后者明明白白区分出来,有助于加强生态环境差异化管控,激发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先进企业予以政策激励、大力支持,并不意味着对这些领跑者就放松监管。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视频监控、污染源自动监控、无人机飞检等手段,完善非现场监控体系。与此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规则公开公正地确定“红榜”,并动态调整、定期更新。总之,既要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又不能放松环保“红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任重道远。突出问题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精准施策,我们就能以良药治愈沉疴,让蓝天白云越来越多,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