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防”到“技防”,北碚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11月30日,北碚区生态环境局通过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发现辖区内的烟尘等废气排放,从发现废气源排放到处理完成,整个过程只耗时13分钟。
北碚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
据了解,2018年9月,北碚建成投用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该体系由1个综合指挥中心、129套监测监控设备、1套管理信息系统、1支延伸至村(社区)的600余名网格员队伍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构成,主要对废气排放源开展精确管控和精准治理。
无人机机动巡查,全方位多手段监测监控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林
北碚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覃林称,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监测监控的盲区,北碚区围绕重点区域、工业园区、道路交通、传输通道等重要领域和点位,按需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设备,并建立专门的数据模型,有针对性地开展监测预警。
同时,北碚区还辅以无人机大范围的机动巡查,利用无人机宽广的天眼视角,进一步补缺监测监控盲区,辖区内绝大部分烟尘等废气排放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派单处置。
工作人员正在监测烟尘等废气源
污染源AI智能识别率达99.5%
今年8月,北碚区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中的部分视频监控进行了升级,增加污染源AI智能识别功能。升级后的视频监控头不仅会自动旋转,其还能够将捕捉到的视频图像在后台实时分解为50余个不同色度和相关特性的图层,进行高速运算与自动甄别,准确分辨水雾与烟尘、蒸气与颗粒物等特征,识别率达99.5%以上。
“通过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避免了污染事件发生后再人工录像分析的‘马后炮’出现。”覃林说,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的运行,实现了从被动治理到主动监管的转变,有效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无人机监测画面
北碚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6天
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投用后,北碚区首先将其运用到露天焚烧烟雾的识别上,该技术充分发挥了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让数据的获取、传输、分析、决策服务形成了一体化的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发现—交办—处置—反馈—考评”全链条的有序开展。
北碚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预警指挥中心
除了露天焚烧烟雾识别,目前,北碚区正在对道路与建筑工地扬尘、渣土车无遮盖、裸露土地未覆盖和水质异常、污染溯源预测等场景进行系统训练和试验。下一步,北碚还将把污染源AI智能识别系统逐步应用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各个领域。
据统计,今年截至11月29日,北碚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6天,同比增加12天,综合指数3.95,优良天数与综合指数两项指标均位列主城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