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大邑县再生资源市场,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将回收的废旧塑料进行分拣回收,并进行相应的处置。作为成都市推动打造的再生资源示范基地之一,今天,这里迎来了一批参观、取经的客人——成都生活垃圾分类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现场会这里召开,部署推进全市商务系统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全国各地实行垃圾分类的热潮下,不少商家从中嗅到商机,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业越来越多。据了解,成都当前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419个,再生资源市场8个,年回收各类再生资源物资约600万吨,年交易额约180亿元。已形成了以“回收利用市场为平台、回收网点为支撑、现代物流为纽带”的覆盖全市范围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示范企业带动
垃圾分类将使行业更加规范、优化全过程全链条
今年5月,成都市商务局印发了《成都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项行动计划》,《计划》提出,到2020年,成都每个社区将至少设置一个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站点,全市商业综合体实现生活垃圾分类100%全覆盖,实现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达到29%以上。
随着垃圾分类热潮的到来,会对成都的相关企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无论是从环保的角度,还是从成本角度,再生塑料颗粒、再生资源物资深加工、资源化利用行业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成都欣兴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建认为,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一些不规范、高污染的企业必然会被逐渐淘汰。“对于我们来说,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将更加规范、企业的运输成本也将降低,此外货源和产品也会更加稳定。”
据了解,冯建的公司成功研发了一套饮用级废旧塑料聚酯瓶片回收处置生产工艺,自主研发塑料破碎、清洗处置加工设备,该套工艺生产线及生产设备已成功投产运行。冯建表示,下一步,企业将进一步专注研究资源化利用的深加工技术工艺,延伸产业链,提高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附加值。“我们计划在成都市域范围内的居民小区投放3万个回收箱,逐步构建居民投放前端、分拣打包中端、处置利用末端的全产业链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废旧纺织品年回收分拣15万吨、年处置利用10万吨、年出口5万吨。并且,在2020年6月份之前,会在全市建设50废塑料打包点。”
自2017年以来,成都鼓励和支持再生资源企业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鼓励智能回收终端设备进社区,创新绿色回收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回收利用体系。培育了废宝网、收收回收、熊猫回收、收荒匠等新模式企业,促进了生活垃圾分类全民参与,逐步形成优质、畅通的回收渠道,提升回收率。
“垃圾分类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已被商务部列为创新模式案例的废宝网,集聚了17家末端处置企业、34家回收分拣企业,服务范围覆盖成都市40多个街道办事处200多个社区,年回收交易各类废旧物资逾8万吨。废宝网副总胡文正告诉记者,很早以前,成都的相关企业已经在开始布局垃圾分类相关的领域,集合再生资源前端分类回收、中端分拣转运、末端分类处置的全产业链条的行业企业资源,已建立了废宝网“互联网+回收”服务平台。“数字化交易平台的大数据还能够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全面推进
正研究制定《成都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发展规划》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相继印发实施《成都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可回收物回收指导目录》,对成都市现有的1419个回收点位进行规范提升和优化布局,依托企业通过“代收代储”模式在5+1城区建立了500余个回收点位,累计建成8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1个国家级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全市115个商业综合体全部推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开展垃圾分类专题培训100余场次。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9年11月,成都市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居民累计达352.48万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56.6%。全市回收生活类可回收物209.01万吨,预计全年可达到228万吨,同比增长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