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2019)》中显示,我国机动车产销的不断攀升,使机动车等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2018年, 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四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核算为4065.3万吨。
就拿北京和河北来说。从2018年北京新一轮PM2.5源解析分析来看,在本地污染排放中,移动源位列榜首,占比45%;河北2018年全省大气污染排放源贡献评估分析,移动源是大气氮氧化物的第一大排放源,VOCs的第二大排放源,分别占比44.7%和14.0%。
尤其是大宗货物的公路运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较严重。据了解,2017年我国铁路运输占比不到20%,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运输较为繁忙的国家,柴油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其氮氧化物、颗粒物的排放量却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57.3%、77.8%。
相比之下,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污染物排放,仅为公路的1/13。针对这一情况,调整运输结构——
公转铁,成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8年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要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随后生态环境部提出,到2018年9月底前,山东和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煤炭集疏港全部采用铁路运输;2019年9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矿石、煤炭和焦炭等大宗货物全部改由铁路运输方式。
在此推动下,北京和河北等地方纷纷响应。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表示,2019年前10个月,北京市货物铁路到发总量1591万吨,其中铁路到达1206万吨,同比增长10%,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2400吨、碳排放21万吨;
河北前三季度,公路货运量比重下降至88.6%、铁路货运量比重提高至9.8%,完成铁路货物发送量1.87亿吨,同比增长30.4%,港口煤炭100%铁路集港。
与此同时,城市的空气质量也持续向好。1-11月,北京主要污染物浓度均创历史同期最低。其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截至11月中旬,河北PM2.5平均浓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其中5至9月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一年多时间,1月至11月,我国铁路货运实现持续大幅增长,共完成货物发送量31.15亿吨,同比增加1.98亿吨、增长6.8%。
这也是我国多个地方空气质量变好的一大推动因素。从长期来看,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调整公路运输为铁路运输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举措。
再加上在“到2020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将同比2017年增长3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增长40%、长三角地区增长10%、汾渭平原增长25%”目标的推动下,满足煤炭、矿石、水泥、化肥等物资的运输需求,是构成了未来铁路货运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