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
其中涉及固废领域3项,具体如下:
含战略资源固废中金属高值化回收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由南昌航空大学罗胜联、罗旭彪、曾桂生、钟学明、代威力、肖潇等人参与完成,以固废减量化和战略金属高值化回收为目标,历经十余年攻关,实现了定向调控浸出、空间匹配强化分离、分组分馏纯化三大原理创新,突破了5项技术瓶颈,研制了3套新装备。该项目解决了我国复杂固废中战略金属的选择性和高值化回收技术难题,扭转了纯投入式固废处置的被动局面,开辟了盈利型资源化回收新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极大推动了固废资源化处理领域的技术进步。
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及冶炼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的姜涛、李光辉、胡志清、田伟光、饶明军、罗骏、彭志伟、何丛珍、张元波、梁国燊等人参与完成,针对我国镍铁生产存在的原料适应性差、成本高、能耗大以及镍铁渣利用率低、堆存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该项目历时十余年研究和攻关,发明了具有原创性的红土镍矿选择性固态还原-磁选制备镍铁新工艺,实现了镍铁的高效低耗低成本生产,扩大了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开发出红土镍矿还原熔炼渣系优化调控新技术,显著降低冶炼温度和生产能耗,提高了金属回收率;开发出镍铁渣制备镁橄榄石型复相耐火材料新方法,实现镍铁渣的高效增值利用,消除了镍铁渣堆存带来的环境隐患。新工艺新技术已在国内外建厂实施和推广应用,近三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4.87亿元。
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项目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阳泉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胡振琪、汪云甲、赵平、赵艳玲、张成梁、肖亚宁、李海东、谷明川、冯国宝、李美生等人参与完成。该项目属“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和“环境修复工程”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因煤矸石山自燃的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是对煤矸石山治理技术的重大突破,研发的自燃监测诊断技术,可实现表面与内部着火位置的精准定位,发明的煤矸石山浅层喷浆与钻孔注浆相结合的灭火技术、材料及大流量可变压力专用装备,可实现安全灭火;创立的煤矸石山抑制氧化和隔氧防火技术,可实现长效防火,杜绝复燃,研发了生态防燃型植被恢复技术及材料,并形成了煤矸石山一体化综合治理技术。该项目经在山西省、河南省20多个矿区的推广应用,治理矸石山30余座,未发生复燃现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引领了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