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作为率先突破的三大领域之一——生态建设六年来成效显著。如今,京津冀地区的蓝天增多了,河流变清了,绿色扩展了,“大规模生态过渡带”雏形初现,生态屏障更加坚实,为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北京与河北山相依、水相连,北京两个最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上游集水区全在河北省境内。习近平总书记在三地生态保护的联防联控方面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省市联动共同保护好密云水库。六年来,京冀为共同守护好密云水库的上游环境摸索出一条新路,成为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的生动注脚。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9年年底,京冀两地百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已基本建成,北京市累计向河北省拨付5亿元生态保护补偿金,推动密云水库上游水环境治理。
2016年,京津冀三省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开启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的园林篇章。北青报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重点从“一南、一北、一环、多廊”四个方面突破,构建区域生态格局。截至2019年年底,百万亩生态水源保护林已基本建成,“通过建设生态水源保护林,使密云水库上游集水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改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得到了有效遏制,初步形成护卫京冀水源的绿色生态带。”
生态水源保护林全部分布在河北张承地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林过程中,北京市提供资金、人员及技术支持,包括每年投资1亿元支持林地建设,同时派出技术员指导当地护林员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种植袋等节水抗旱技术,解决当地风沙大、树木不易活等问题。
上述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京冀两地将共同开展林木养护。造林工程还提供了绿色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根据2017年出台的《京冀对口帮扶和扶贫协作规划》,北京市对河北张承保地区的16个县区实施对口帮扶机制,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就覆盖了其中的七个县区。据统计,造林工程每年吸纳2000余名当地农民绿岗就业,人均增收超过5000元。
京冀两地生态环境、水务部门开启了“协同保水”新模式,为生态协同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2018年11月,京冀两省市政府共同签订《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按月组织联合监测,开展“断面考核”。北京市根据入境水质水量,进行生态补偿,用于支持上游张承地区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
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安排1.98亿元支持张承地区60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2019年已全部完成。“相对于大河流域,小流域就像大树的旁枝和末梢,如果上游的沟沟汊汊不治理,下游再怎么治理效果也将大打折扣。”据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率先在张承地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到2019年年底,基本实现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范围内,延庆、怀柔、密云三区180条小流域达到“生态清洁小流域”标准;张承地区五县流域内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成率进一步提升。据统计,2018和2019年度,北京市累计拨付5亿元生态保护补偿金,推动密云水库上游系统开展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