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带动下,工业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2019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情况较好,但节能潜力逐步缩小。赛迪研究院对未来工业节能领域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高耗能行业仍然是工业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十三五”期间,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依然处于高位,2018年,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约30亿吨标准煤,较2015年增加0.78%,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4.9%,近年来占比逐步缩小,但仍保持在60%以上。其中,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稳步增长,占工业能源消耗比例与2015年基本持平,仍是工业能源消费的重点领域。
二是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持续收窄,2016-2018年,粗钢、电解铝、火电、平板玻璃等传统高耗能产品产量持续性增长,分别累计增长15.45%、13.98%、18.43%、10.44%,受传统高耗能产品持续增长影响, 2016-2018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持续收窄态势,“十三五”后期节能空间逐渐缩小。
三是部分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水平依然存在提升空间,在技术、结构、管理等全方位节能措施推动下,钢铁、有色、电力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水平已无较大提升空间,而建材和石化等行业的用能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如建材行业平板玻璃热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20%,合成氨、甲醇、乙烯等重点产品平均能效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普遍存在10%-30%的差距。
四是中小企业能耗水平依然存在提升空间。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如多数中小钢铁企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不高,烧结工序单位工序能耗平均水平比“领跑者”企业高22%。合成氨行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水平要比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高出20%。建材行业仅少数企业达到国际先进能耗水平,但仍存在大量低效产能。
五是工业节能政令贯通难度加大。机构改革后,省一级的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变动很大,分布在发改系统、工信系统、能源系统;而节能监察机构或被撤销、或被综合执法合并,保留下来的节能监察机构分布在发改系统、工信系统、能源系统和市场监管系统。节能行政管理和节能执法队伍分置在各部门中对实行节能管理政令畅通是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