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个喷头喷雾抑尘、扬尘监测用上“高科技”、渣土车出门三层冲洗……3月28日,记者走访宿迁市区多家工地发现,由于开启了精准治尘的新模式,虽然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整个工地依然空气清新、干净整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地快速增多,扬尘污染已成为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之一。而《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扬尘污染防治虽然有所要求,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导致监管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原来执法参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有些规定比较笼统,个别工地便存在侥幸心理,屡教不改。”市住建局质安站副站长骆林波说,基于扬尘污染防治形势和生态环境工作发展需要,出台一部专门治理扬尘污染的单项地方性法规显得尤为迫切。
治扬尘污染,还市民一个洁净天空。2019年10月29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我市将以14条防治硬措施对扬尘污染说“不”。
如今,宿迁首部扬尘污染单项立法条例施行即将满月,记者探访发现,哪里有“污染源”,哪里就有一套解决方案。
在太湖路小学施工现场,上百个喷头正在喷雾降尘,可移动的雾炮车能够解决临时出现的扬尘点,通过扬尘监测系统则可反映空气质量的实时数据。
“如遇PM2.5值超标时,项目现场将实行24小时不停息喷淋作业。”市城投集团太湖路小学项目负责人黄小锐说,为抑制扬尘,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一直严格执行《条例》相关规定,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落实防尘措施,保证现场达标。
在宿迁经开区珺悦阁项目施工现场,只见白色水雾从高空塔吊上不断飘散,出现了一道大大的彩虹。“这就是我们的塔吊雾化喷淋系统,覆盖半径50米,直接针对高空扬尘。”项目经理刘峰介绍说,塔吊喷淋成为工地上的一道特殊景致,项目部对抑制施工扬尘的积极性也越发高涨。
在南师附中宿迁分校南校区项目施工区,主要出入口、施工便道、车行道路、脚手架底和主要材料堆放场地,都作了硬化处理,《条例》宣传条幅悬挂在多处醒目位置。“《条例》标准细化,我们建设方化压力为动力,积极把好现场防疫、扬尘管控、安全管理三道关。”项目建设方负责人田荣华说。
骆林波告诉记者,《条例》的实施,让扬尘管控有了更好的法律依据,有力推动了工地扬尘管控水平提升,“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条例力度,推动形成社会监督共治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