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臭氧和颗粒物复合污染

日期:2020-05-06    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0
05/06
10: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臭氧污染 颗粒物污染 复合污染

2020年4月28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臭氧和颗粒物复合污染,全国多个城市也出现臭氧污染现象。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跟踪污染过程发展情况,解读本次污染成因。

01、污染总体情况

此次污染过程是典型的复合型污染,臭氧和PM2.5浓度有较为明显的同步升高特征,这种情况在每年4–5月春夏交替时期也常有发生。4月28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全部出现臭氧超标现象,其中北京、唐山、廊坊3个城市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以下简称“臭氧日评价值”)更是达重度污染。同时,自29日起,区域内多个城市PM2.5浓度也开始逐步升高。北京市从4月28日17时起,臭氧浓度开始出现超标情况,4月30日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5月1日,污染过程持续,先是上午PM2.5浓度快速上升,在8–9时达151微克/立方米,出现短时重污染;下午臭氧小时浓度上升至300微克/立方米以上,当天臭氧日评价值再次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全国其它地区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臭氧污染过程,截至5月2日8时,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96个城市臭氧日评价值超标,空气质量达轻度及以上污染。

02、污染成因分析

从污染排放上看,随着各地经济社会活动水平的恢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3月有所上升。

遥感监测显示,4月“2+26”城市工业热高值点比3月份增加近50%,其中唐山的增幅达到55%,邯郸、太原、天津、石家庄、长治等城市也增加明显。

在当前的污染排放形势下,日间晴热、夜间高湿,导致臭氧和PM2.5的复合型污染。

通过多年臭氧研究发现,太阳辐射、温湿度、边界层高度等是影响近地面臭氧浓度的主要气象因素。当白天出现晴热、低湿天气时,有利于臭氧的光化学反应生成,导致臭氧浓度上升。近期受季节交替影响,热气团东移北伸,华北平原大部分城市日最高温度均在30℃以上,多地刷新最早出现高温纪录,北京西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更是出现35–38℃的高温,堪称历史最热“五一”;此外,午后相对湿度总体在50%以下,加之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度高,造成臭氧污染加剧。5月1日15时全国气温实况(来源:中央气象台)同时,随着对流层中层(1500米)温度快速攀升(近5天升高20℃),早晚温差加大,夜间至早晨时段更容易出现贴地逆温和辐合静稳天气。4月30日晚间起,“2+26”城市北部相对湿度快速上升,北京及周边在5月1日凌晨至上午达80%左右,臭氧浓度上升也表明大气氧化性增强,十分有利于气态污染物向PM2.5二次组分的转化。污染特征雷达图显示,区域北部以偏二次型为主;典型城市PM2.5组分监测结果显示,硝酸根离子是北京、唐山PM2.5的首要组分,占比为35%~40%左右,表明NOx的二次转化是PM2.5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2+26”城市北部还存在明显的污染传输特征。

区县站点监测数据显示,4月30日夜间至5月1日上午,唐山的滦州、古冶、开平等区(县)的SO2浓度和遵化、古冶、丰润等区(县)的NO2浓度达1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上述区县的CO浓度也达5微克/立方米左右,在区域北部最为突出。

从风场实况上看,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受弱偏东风主导,污染持续沿燕山山前传输、转化并在北京市滞留,叠加北京本地的污染排放和二次转化,导致北京市5月1日上午出现短时PM2.5中-重度污染。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解析结果显示,偏东方向临近地区对北京市PM2.5浓度的贡献约为50%。

03、空气质量预报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2–3日,晋冀鲁豫交界地区以轻-中度污染为主,其中2日个别城市有出现重度污染的风险,首要污染物主要为臭氧。4日,受可能的弱冷空气及弱降水影响,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良-轻度污染为主,河南北部个别城市可能出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主要为臭氧,具体形势有待临近判断。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