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处理是生态发展和城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湾里区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分类投放、智能处理体系,推动城乡治理现代化。如今,湾里区的社区、村庄,垃圾分类与智能系统正碰撞出火花,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难题正在逐步缓解。
清晨,在招贤镇聂城村里,很多村民带着自己分装好的垃圾袋,来到村里的“垃圾分类环保屋”进行投放。王会英老太太就是其中一员,她用自家的垃圾袋将前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分装好,挨个送到专属分类的回收箱内,还能通过环保屋的智能平台增加积分,购买东西。聂城村作为全市第一个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村,探索实施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在提升分类工作成效的同时,让居民们通过积分得到便利和实惠。
除了通过积分制鼓励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中,湾里区还不断引进专业化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公司与全区中型以上餐饮企业、学校食堂等签订收运合同,全区中型以上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运率达100%。
一方面管住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源头,另一方面湾里区的后端垃圾转运系统也充分运用人工智能之力。在湾里区固废智能化处理中心,一套完整的垃圾处理流程看得人目不转睛。
一台台在前端分好类的垃圾车,有序地开向干垃圾、湿垃圾的倾倒点,过程中,料斗上方的负压抽风系统和喷淋除臭系统开始工作,抑制倾倒时产生的灰尘及臭气,完成卸料后,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对达到压缩条件的箱体进行压缩。箱体装满后,由智能报警系统提示一楼的转运车辆将箱体进行托运,全程由中控室工作人员通过监控系统远程操作,实现了垃圾从“运进来”到“走出去”全部自动封闭运行,见不到垃圾,闻不到气味,产生不了污染。
目前,湾里区固废智能化处理中心是全省建成最大的竖式压缩垃圾中转站,采用当前最先进的竖式装箱压缩转运设备,日均处理垃圾量为70吨,满负荷每日可处理300吨垃圾,并同时进行垃圾分类转运,确保垃圾清运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湾里区环卫所副书记 曾朝晖
整套系统实现高度智能化运作,提升生活垃圾的转运效率,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运输风险系数,减小了垃圾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交通和群众生活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