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察 » 正文

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发布会 聚焦蓝天保卫战

日期:2020-05-18    来源:生态环境部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0
05/18
08: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态环境部 蓝天保卫战 生态环境保护

5月15日

生态环境部举行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主题为

聚焦蓝天保卫战工作进展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出席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主持发布会

来自国内外30余家媒体单位的记者

通过生态环境部移动视频会议系统

远程参与了此次发布会

刘友宾首先通报几项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将组织开展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监督帮扶工作

从6月份开始,重点区域包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

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一季度长江流域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高到94.5%,同比上升7.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到0.4%,同比降低1.4个百分点。

“无废城市”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成立部际协调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技术帮扶组、专题研究组,支持指导试点城市地区开展工作。

试点城市地区高位推动,安排764项任务,涉及工程项目429项,金额1244亿元。

试点工作呈现由点到面的良好态势,浙江省、吉林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联合中科院启动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中科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15-2020年全国生态状况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调查评估工作。调查评估工作预计于2021年10月结束。

刘炳江介绍了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情况:

2019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9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各地各相关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取得积极成效:加快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公转铁”取得重大突破,开展秋冬季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分类施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摸清了重污染天气成因。

2019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0%;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7%,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根据中国气象局《2019年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19年全国平均PM2.5气象条件比2018年偏差5.7%,能够持平实属不易。总体而言,全国空气质量稳中有进。

2020年工作安排

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实施重点治污工程,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监督执法,推进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发布会上有哪些精彩问答

小编带您一起盘点一下

媒体问答

记者: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还剩下哪些难啃的硬骨头,目前的瓶颈和未来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炳江: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到2019年,PM2.5未达标的261个城市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23.1%,全国337个城市重污染天数下降了36.6%,提前一年完成下降目标,年底前完成PM2.5目标已成定局。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攻坚期,要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我们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是PM2.5浓度依然较高,虽然今年全国PM2.5浓度普遍下降,但“2+26”城市的PM2.5浓度仍然较高,2019年达到57微克/立方米。二是臭氧浓度逐渐上升,成为仅次于PM2.5的影响优良天数的重要因素。三是结构调整难度较大。

虽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有信心全面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目标,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记者:近几年其他大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而臭氧依然持平甚至持续上升,究竟什么原因?有哪些针对性治理措施?

刘炳江:近两年,全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臭氧浓度却不降反升,2019年全国337个城市臭氧浓度同比上升6.5%。

从污染成因角度来看,第一,臭氧前体物是氮氧化物和VOCs,现在我们国家这两种污染物的排放量还是居高不下。第二,极端的天气条件有利于臭氧生成。第三,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断提升。

我们将会针对臭氧污染开展2020年VOCs治理攻坚行动,重点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记者:目前各地都复工复产了,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理是否会有所放松,2020-2021秋冬季地方空气质量目标是否有所降低?

刘炳江:一般来说,大家概念上复工复产可能一定程度会造成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增加,然而从4月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看,这种情况不普遍。从新增项目的情况来看,各地政府都在强化新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从掌握的数据来看,今年“两高一资”的项目数相对很少,从新增量来说已经大大的减轻了空气质量改善的压力。

关于2020-2021年秋冬季攻坚方案目标,由于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污染排放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数据代表性不强,在基数的选取上,我们会借鉴国际上的常见做法,如采取三年滑动平均值或扣除异常年份等方式,并综合今年和过去几个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科学合理设定目标。

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在春节期间社会活动降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重污染天气,原因是什么?科研团队用三年时间基本查清了京津冀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具体研究成果是什么?

贺克斌: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是国务院决策部署,2017年9月份正式开始实施的。截至目前,已经摸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主要可以概要成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排放,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第二,最近几年气侯变暖的大背景,造成了气象条件的趋于不利,这是区域的秋冬季大气重污染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诱因。第三,高浓度的氮氧化物和VOCs造成大气氧化性偏强,这是重污染期间二次PM2.5浓度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第四,这个区域大气污染区域性特征很突出。重污染期间,区域传输的平均贡献可以达到45%,个别的污染过程里,甚至还会到70%左右。

春节期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出现了重污染天气过程,实际上也正好印证了上述的研究结论。

记者:今年一季度全国337个城市,12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4个,得益于哪些措施?

刘炳江: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改善确实非常明显,所有污染物都是处于历史同时期比较好的阶段,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8%,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高6.6个百分点。尤其是二氧化氮的浓度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是受疫情影响。

记者:下一步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现在是否已启动制定?将聚焦哪些举措,目标如何制定?

刘炳江:我们现在已经启动了“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引领,认真谋划“十四五”期间,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目标设定方面,我们会延续《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思路,主要围绕着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方面来设计目标,既突出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和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35年要求的空气质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进行对接。同时,近几年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所以在规划中会针对臭氧的两项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设计减排目标。

记者:重污染天气期间,针对部分优秀企业和龙头企业,有没有考虑为了促进他们高质量发展给予他们相关的政策红利?另外,河北省在刚过去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有很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炳江: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座谈,发布了《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减排企业开展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减排措施。

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就是对重点行业的企业分为ABC级,对不同绩效级别的企业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在重污染期间,评为A级的、环保水平高的企业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产等措施,对于C级的、环保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则需加大减排措施力度。

在某种程度上A类企业就树立了环保的标杆,以差异化管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污染减排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河北省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主要是多年来持续的治本、治标措施的效果体现。河北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治本之策,把压煤治污作为主控方向,把联防联控作为杀手锏。现在我们心目中,河北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是优等生,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华北地区大规模天然气和电力替代燃煤取暖行动,政府通过清洁取暖改善污染状况,但是取消相关补贴是否可能会造成污染反弹?

刘炳江:生活习惯是要靠培育的。我们下去调研发现,用上清洁能源之后,农民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补贴也不会轻易的退坡,去年开始,在大气污染专项中财政部已经拿出一部分钱,给煤改气、煤改电进行运营补贴,一些省份已经宣布了要持续补贴。

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散煤清零,这是刚性的任务,下一步,我们会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确保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基本清零。

记者: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正在总结三年的成果,有没有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方面的总结归纳?另外近日有研究机构称,新冠病毒能够存在于户外空气中的颗粒物上,大气稳定和颗粒物高浓度条件下更容易传播,对这个问题专家团队怎么看?

贺克斌:大气攻关项目在社会效益方面,攻关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基于基础数据分析,建立了健康和效益的评估模型,采用了流行病学和试验组学的技术,定量的评估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对人群健康效益的影响。第二,对地方政府和公众满意度的调查。调查分析表明,公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满意度是逐渐增加的。第三,通过科学普及和宣传报道,实现了科学家、媒体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了公众科学的认知,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等科学知识,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提升了大家的蓝天幸福感,这方面我们媒体也功不可没。

经济效益方面,也有三个方面的体现。第一,攻关项目基于分析提出了成本最优的多污染物减排目标,以及行业和空间的分配方案。完成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污染控制的情境设计,推动了基于费用效益评估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优化方案制定和实施。第二,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全过程的应对技术体系,特别是基于环保绩效提出差异化管控技术的要求,在减轻重污染天气的同时,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第三,通过实施联合攻关,在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和监测分析平台等科研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实现了科研设备和个人数据更高效的共享,进一步地避免了重复性的观测和大型仪器重复性购置等问题。

关于颗粒物和病毒之间关联性的结果。从目前已经发表出来的结果来看,基本结论是在一些特定的密闭空间,比如说方舱医院这些密闭空间,在大气颗粒物,或者大气气溶胶,检测出来一些阳性、弱阳性等结果。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室外的大范围敞开空间有关联性的结果,国内外科学界基本共识也是这样一个状况。

记者: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方案和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选择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开展联防联控?

刘炳江: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去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夏天要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的问题。

这些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表明,要想区域性的改善空气质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至关重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苏皖鲁豫恰恰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周边两大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周边地区着力解决的问题都卓有成效,苏皖鲁豫大约20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显示出来了。这是综合考量评估了该区域污染程度、区位特点、基础排放、治理进程等因素所作出的重要决定。

记者: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近日开始反馈,今年中央环保督察有何安排?

刘友宾: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有关要求,我们将加强与被督察对象工作对接,督促指导其在30个工作日内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加强整改调度和重点整改任务盯办,对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督促被督察对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将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欢迎媒体朋友们届时予以关注。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结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继续推进第二轮例行督察;同时,还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继续以暗查暗访方式拍摄制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持续传导压力,推进督察整改,不断推进精准督察、科学督察和依法督察。

记者:关于东北地区的大气污染,之前出现多次爆表的原因是什么?针对东北秸秆焚烧比较严重的情况,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解决办法?

刘炳江:今年突然大范围长时间的爆表,与天气条件也有关系。2019年冬到2020年春,东北地区降雪出现时间早、次数多、积雪厚;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车辆出入受限,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涨,都对秸秆还田离田造成了不利影响。4月准备春播时,当地气象部门预报,马上又要有一场大雪,在非常短的窗口期,大家突然集中焚烧,正好又赶上静稳,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要解决秸秆问题,要坚持疏堵结合,关键是要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大家把秸秆利用起来,各种还田,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等等,但是这个路还很长,我们调查以后,部分省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只有40%几,好的70%几、80%几。但秸秆产生量太大,即使这个百分比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可能一步到位,把秸秆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又有农耕生产期限限制,要统筹农耕,统筹环保这个事。

同时也要加强秸秆禁烧管控,通过卫星遥感等监控手段,严格实施网格长制度,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责任,通过禁烧促进利用。在仍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建议地方农业、环保还有气象部门要加密会商,抓住窗口期,组织有序科学的焚烧。从长期来看,还是要靠秸秆的综合利用。

记者:“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环保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目前完成情况如何?

刘炳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生态环境部承担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7项已经提前1年完成,1项已达到时序进度,还有1项优良天数比率指标未达到2019年度目标要求。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我们有信心把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按照实际监测状态,对外发布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这同过去的折算成标况状态有一定差距,优良天数比率实况状态下比标况状态下大约高4-5个百分点。但是无论实况状态还是标况状态,2020年比2015年优良天数比率均要提高3.3个百分点,这个任务不会变。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