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利用国家应急度汛资金和特大防汛补助费共计6800万元,对黄河流域70项水利工程项目及时开展了除险加固和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3个项目顺利完工,其余项目将在5月底之前陆续完工。这些水利工程项目除险加固和修复对做好今年防汛备汛工作、保障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是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大事。”5月14日,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的黄委会大院,黄委会防御局局长魏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绘就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伟蓝图。一个时期以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纳入重大国家战略,备受世人关注。 兴利除害,流域治理呈现三大亮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黄军民和黄河建设者开展了大规模的黄河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保障了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龙羊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作用,河道萎缩态势得到初步遏制,黄河含沙量近20年累计下降超过8成。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流域用水增长过快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入渤海水量年均增加约10%,通过引调水工程为华北地区提供了水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江源等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实施,上游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中游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达到53%。下游河口湿地面积逐年回升,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三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郑州、西安、济南等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2014年以来,沿黄河9省区1547万人摆脱贫困,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加快推进,百姓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绿色优先,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付诸实施
黄委会专家对记者表示,黄土高原地区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而晋陕蒙接壤地区更是黄河多沙粗沙区之一,黄河流域大部分泥沙都来源于此。这一巨大的环境问题不止影响着一个地区,更深深地影响着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大局。
为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自2010年起,通过启动地方立法机制,《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开始实施。2015年5月,重新修订施行的《陕西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补偿”原则和水土流失补偿费的征收范围、征收标准。
在地方探索试点的基础上,2014年,由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4部委联合印发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同时出台的《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开采期间,石油、天然气以外的矿产资源按照开采量计征;石油、天然气根据油、气生产井占地面积按年征收。
近日,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以持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立足黄河流域各地生态保护治理任务不同特点,遵循“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原则,提出探索建立具有示范意义的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模式。自此,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开始建立。
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范围包括沿黄9省(区),试点时限为2020—2022年。期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激励政策,紧紧围绕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两个核心,支持引导各地区加快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奖励资金将对水质改善突出、良好生态产品贡献大、节水效率高、资金使用绩效好、补偿机制建设全面系统和进展快的省(区)给予资金激励,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导向。
为做好试点工作,财政部等4部门还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平台,统筹整合相关数据,汇总集成黄河流域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生态流量、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排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探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计量,逐步推进综合生态补偿标准化、实用化,为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此,中央财政每年从水污染防治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引导沿黄九省(区)探索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资金纳入中央生态环保资金项目储备库管理,采用因素法分配,分配测算的因素主要考虑各省(区)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努力程度以及取得的成效。主要因素及权重分别为水源涵养指标30%、水资源贡献指标25%、水质改善指标25%、用水效率指标20%。
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补偿方式,逐步以点带面,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试点初期,中央财政按照“早建早补、早建多补、多建多补”的原则,对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成效突出的省(区)安排奖励,鼓励地方早建机制、多建机制,进一步引导地方积极参与、支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
多措并举,防汛备汛全域发力
记者在黄委会采访时了解到,近日,黄委会运管局组织人员对2020年汛前黄河防洪工程进行了安全普查,内容涵盖黄委会所辖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水闸等。针对普查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分析原因,评价工程安全状况,提出分类处理意见。下一步,黄委会运管局将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处理措施,全面加强工程日常管理,确保黄河防洪工程安全度汛。
魏向阳对记者表示,为做好今年迎汛备汛工作,截至5月中旬,黄委会所属有关部门通过启动招标采购机制,集中采购了328万方石料、铅丝1750吨。与此同时,黄委会有关机构还在汛前维修养护根石加固15万—20万方。在组建防汛队伍方面,截至目前,黄河中下游规划建设防汛机动抢险队16支。水利部已安排投资384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新乡、济南和陕西等3支抢险队建设。
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主任岳中明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防汛形势,黄河防总将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汛准备工作,以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为重点,从全面落实防汛责任、修订完善方案预案、抓好水工程联合调度、加强队伍培训和物资储备、强化防洪工程基础、做好抢险准备等方面不断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以黄河防汛抗旱安全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