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随着青岛市环境空气质量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标的不断改善,夏季臭氧污染开始显现。这其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成为防治重点。经研究核算,2019年全市VOCs(不含天然源)排放总量约为8.5万吨,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移动源,分别占比37.71%和33.04%。其中石化、橡胶、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其它表面涂装、有机化工、塑料制品、制鞋等九个重点行业成为排放“大户”。
近期,很多人都关注到“VOCs”这个热门词汇。它是挥发性有机物英文名“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缩写,我们习惯用VOCs来简称。作为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VOCs包含人为源和天然源两大类。加强人为源的治理是现阶段控制臭氧污染的有效途径。
治污先溯源,既然要控制臭氧污染,就需要掌握VOCs的排放情况?排了多少?来自哪些排放源?这些都是溯源必不可少的科学基础数据。
一份“清单” 跟踪6000多家工业企业排放动态
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大气环境管理的精细、精准化程度,青岛市自2016年起,连续四年开展大气源清单动态更新编制工作,需要每年对全市6000多家工业企业VOCs的基础活动水平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对重点行业排放因子及成份谱进行实测,逐步建立起全口径动态管控清单。
截止目前,已建立工业源、移动源、面源等以及天然源在内的全源类VOCs排放清单,开展了12个重点行业50家企业现场调研实测采样,获得26个“本地化”VOCs排放系数,12个行业源排放的成份谱,为工业企业VOCs减排评估工作及臭氧污染的精准管控提供相对科学的基础数据支撑。
承担主要研究分析工作的青岛市环境科学院研究人员介绍,“通过对2019年青岛市VOCs排放核算,可以看到,排放主要来自工业源(固定燃烧、溶剂使用、工艺过程)、移动源(道路和非道路)的占比较大。其中,工业源除燃料燃烧排放产生的以外,主要来源于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及有机溶剂使用环节。全市工业企业VOCs排放占比较高的行业依次为表面涂装行业(47%)、化工行业(含石油炼制)约18%、橡塑行业(13%)、汽车制造业(7%)、印刷业(5%)、家具制造业(3%)等。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来源于道路机动车,经核算,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位居前列的车型为小型载客汽车、轻型载货汽车、重型载货汽车。”
全程评估 治污重点体现青岛“本地化”
根据对全市产业结构特点及全源类清单分析,青岛市每年还持续开展排放清单的“本地化”研究工作,并通过排放量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开展全过程治理调研评估,
研究人员介绍,“本地化”,是指在国家大气源清单编制的技术体系下,通过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工艺过程及排污环节,修正VOCs排放因子水平,将清单排放量核算的更准确,以此为基础识别出重点源类、重点行业。
通过对重点行业的VOCs物种(成份谱)进行实测分析。在本地化清单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分析出哪些行业、哪些VOCs物种对臭氧的生成潜势贡献大,才能实现对臭氧污染的精准管控。
“全程评估”,则是指“源头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通过对排放量占比较大的重点行业开展全过程治理调研评估,全市共确定石化、橡胶、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其它表面涂装、有机化工、塑料制品、制鞋等九个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2019年已完成汽车制造业、包装印刷业、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四个行业整治措施效果评估工作,2020年剩余行业的评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结果附后)
为获取更加精细化、本地化的工业企业VOCs排放特征,特选取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钢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玻璃、石墨碳素、水泥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橡胶轮胎及塑料泡沫)、制鞋业、包装印刷业、金属制品业、铁路船舶制造业、纺织印染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啤酒制造)这12大重点行业,并根据行业特点在其中筛选50家典型VOCs排放企业进行企业现场调研和关键环节采样,建立青岛市本地化的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因子水平库及排放源成份谱。
以“减”定“增” 实施“倍量替代”实现总量控制
据了解,青岛市作为省内率先实施VOCs总量控制的城市,2019年印发相关动态管理和总量减排核算细则,明确了全市新建涉VOCs排放项目要“以减量定增量”,实施项目台账管理和倍量替代管理。
例如,上一年度辖区空气质量中PM2.5或臭氧年均值不达标的区市需2倍削减替代,其它区市等量削减替代。
组织各区市对“十三五”以来VOCs减排量进行核算,将减排率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市综合考核,调动区市积极性。
截止2019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工业企业VOCs重点治理项目974个,累计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3842吨,较2015年工业企业VOCs减排比例达到34%。现2020年再次确定重点治理项目560个,超额完成《山东省“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要求的2020年全市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30%的目标任务。
根据核算结果,市生态环境局将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防治手段,在对全市工业企业VOCs排放全面摸排的基础上,强化管控,实施有组织与无组织协同减排,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目前已完成的四个行业全过程治理评估结果:
1)汽车制造业(整车及改装车生产)企业全过程治理较为规范,涂装车间喷漆房、烘干室可以做到全部密闭,废气收集效率较高,末端一般采用燃烧设备对VOCs进行治理。
2)包装印刷企业源头控制方面做的较好,低VOCs含量油墨占总油墨使用量比例可达80%,且印刷工艺成熟,油墨使用及回收率较高,一定程度可以减少VOCs的排放。大部分企业印刷工序可以做到全封闭,且在印刷和覆膜机侧方或上方设置集气装置,废气收集效果较好,且加装废气浓缩装装置。包装印刷企业采用采用的末端治理方法差异较大,包括光解、RTO等。
3)家具制造企业在源头替代方面,水性涂料、UV涂料等低VOCs含量涂料占总涂料使用量比例可达60%以上,但水性涂料无法完全满足家具制品涂装需求,为保证家具品质及使用需要,部分工艺仍必须使用油性漆。过程控制方面,相对于上述两个行业存在一定的无组织排放问题。手工喷涂线多为喷涂工序半封闭,烘干工序全封闭状态,UV辊涂、真空喷涂、自动喷涂线全线封闭。末端治理方面,一般采用蜂窝纸箱+过滤棉+活性炭+光解的组合处理方法,主要处理单元为吸附+光解,设备安装时间多为2017年之后。
4)橡胶制品行业企业在源头控制方面,主要原料为天然胶、合成胶、再生胶、丁基胶、炭黑等,符合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要求。过程控制方面,原辅料储存、运输、管理较规范,有台账记录;原辅料配料、称重、投放过程可以做到全密封、自动化进行;密炼、压出、接合、硫化工序主要集气方式为局部集气,采用集气罩或风帘,部分企业在集气罩下加装软帘,对于炼胶工序,企业一般在母炼机/终炼机出料口、挤出机出料口和胶片冷却装置设置废气收集系统;对于压延工序,由于压延挤出线一般长达几十米,无法全部收集压延全部废气,企业普遍在压延挤出机机头设置集气罩收集;对于硫化工序,一般采取多台硫化机上设置大的集气罩统一进行收集;少数企业可以做到生产车间全封闭,废气收集效果较好;废气经收集后进入处理设施统一处理,经15米及以上高度排气筒排放。末端治理方面,橡胶制品企业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水喷淋+等离子+光催化的组合处理方法,主要处理单元为活性炭、等离子、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