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裕民农贸市场率先推行“限塑令”
“现在买菜又重新开始流行过去的菜篮子了。”改变几十年来的习惯,浙江绍兴的顾女士用菜篮子买菜已坚持了近两年,“菜篮子能反复使用,比塑料袋环保。”
去农贸市场买菜,“买菜白送塑料袋”早已是消费者与摊贩约定俗成的“默契”。而在绍兴,这种“默契”已被一道“限塑令”打破——为助推城市垃圾分类,提升民众环保意识,2018年8月起,绍兴在本市个别农贸市场开展“限塑”试点。
以限为刃,助力城市垃圾“突围”。从绍兴所迈出的历史性一步,举目向前,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绿色路径清晰可见。
据悉,中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约100亿吨,意味着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每年要承受新增固废0.1万吨的环境压力。
由于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围城”问题突出,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环境需要、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4月,国务院确定了11个城市作为无废城市试点,探索如何将固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并资源化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绍兴是浙江省唯一试点城市,也是东部发达地区中等综合性城市的代表。面积8200平方公里,人口500万,下辖3区、3县(市),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6%、48.2%、48.2%%,现有产废工业企业4.2万余家,来自工业和生活领域的固废产量大,且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农业废弃物等五大类固废门类齐全,颇具样本价值。
站在历史变革的新起点上,这座江南千年名城晒出了全新的环保成绩单:全市60余 家农贸市场、超市已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星级饭店中除暂停营业的外,三星级以上饭店全部实施不主动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工作;邮政快递业“瘦身胶带”使用比例达80%,约65%的电商件不再二次包装,各快件处理场地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70%以上,首批300余个绿色包装回收箱装置已投放至各邮政快递营业网点。通过“限塑令”等措施,2019年,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总量增幅为-1.57%,提前实现了负增长,2020年1-11月增幅为-6.4%,进一步夯实了生活垃圾零增长工作目标……
“限塑”提改,柯桥区云集路上的红丰农贸市场,成为“吃头口水的人”。走进市场,就能看到门口设置的3个收银台。“与在超市购物类似,这里有手推车和购物篮,蔬菜的价格一看便知,需要多少选好放进篮子里。”红丰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直言,过去,市场一天就能产生6000到10000个塑料袋,如今,通过改变传统农贸市场的购物方式,使塑料袋的使用量缩减了至少三分之二。
今年,浙江再度升级“限塑令”。9月中旬,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办法》要求,到2020年底,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实施范围为浙江全省县城以上建成区。到2023年底,上述区域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5年底,实施范围覆盖城乡接合部、乡镇和农村的集贸市场。
实际上,早在2018年,绍兴全市首家五星级农贸市场——裕民农贸市场先试先行,设置便民专柜,为前来买菜的市民提供菜篮子(布袋子),物料供给上由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同时,每个摊位限量且有偿提供统一定制的可降解包装袋。
来自河南的摊主陈娇,在裕民农贸市场经营菜摊已有6年,见证了市场的步步升级。当被问及是否担心“限塑令”影响生意,陈娇一边麻利打包蔬菜,一边笑道:“不怕,咱们可以在菜上多让点利。只要蔬菜新鲜品质好,新老顾客就不会跑。”
绍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入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到2020年底,争取绍兴率先全省实现塑料垃圾“零填埋”及替代产品普遍推广,在住宿、餐饮、商店、超市等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普遍推行科学适用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全面形成多元共治体系,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