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9万吨(其中农村占63%),日均约800吨。近年来,荣成市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构建了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全链条、垃圾资源化处理“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形成了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分类、收处以及资源化利用,营造了山青、水净、河畅、景美的人居环境。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荣成市自2009年开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建立起了“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模式,强化垃圾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之外不存在垃圾堆放点。
为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筑牢农村垃圾和资源化利用基础,荣成市组建4300多人的专职环卫队伍,构建了市镇村三级环境卫生长效管护网络。
合理统筹人员工资,市级财政以每人每年1万元为基数,按沿海镇街30%、内陆镇街70%的标准统筹农村保洁员工资,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考核情况予以补助,各镇街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上调工资基数。同时,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办公室建立“月初拨付、月末审核”的村居保洁员工资管理制度,保障保洁员合法权益。
严格落实保洁责任,村居实行全天保洁制,落实定人、定岗、定责的保洁管理。镇街加大巡查和管护力度,确保村居环境保洁到位、标志服整齐划一等。市政府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采取随机抽查村居保洁质量、随机抽查镇街巡查台账的方式强化现场考核。
创新推行“一揽子”机制,根据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意见,荣成市创新推行“环卫+”一揽子管理机制,将市域内所有涉及环境卫生方面的工作全部纳入环卫部门管理。在城区方面,除负责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三大环境卫生主业外,将建筑工地的施工扬尘管理、公交候车亭的日常维护、渣土运输车辆监管等工作纳入统一监管;在镇村方面,除负责883个村居环境卫生考核监管外,对干线公路环卫保洁、河道流域卫生监管、海岸线环境卫生维护等进行统一考核,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扩面延伸。
建立垃圾分类全链条
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荣成市结合实际情况,本着群众易接受、便操作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体系,统筹考虑海鲜贝壳类不可燃垃圾较多等特点,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确定为“一次四分”法,由村民直接将生活垃圾分为“有害、可回收、可燃、不可燃”四类。2019年,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2个镇街、883个村居实现全覆盖。市级财政出资强化垃圾分类舆论宣传、购置分类垃圾桶和分类运输车、建设垃圾分类房及智慧平台等。农村百姓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乐意接受、积极参与,分类质量越来越好。
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方面,建立便捷化收储体系。荣成市投资3191万元,按照每10户1个的标准,逐村配备“红蓝灰绿”四色标识醒目、功能明确的240L分类垃圾桶3.3万个;按照每户一组,每组1个可燃、1个不可燃的标准,配备了21.3万组小型户用垃圾桶,村民在家中使用小型户用垃圾桶进行初步分类后,再通过村内大型垃圾桶进行集中收集;按照每村至少一个,1平方米10户的标准,建设了垃圾分类房1128个,既方便垃圾车转运,又能防止异味扩散和二次污染。建立高效化运输体系,针对农村垃圾实际情况,对原有运输车辆进行更新换代,投资3239万元,新购置93辆垃圾分类运输车,构建起高效便捷的垃圾分类运输体系,每天定时定点收运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建立科学化中转体系,结合垃圾分类运输需要,统筹考虑农村垃圾日均产量、运输成本、辐射范围等因素,以城区周边垃圾转运站为依托,对原有设施进行改扩建,打造集可燃垃圾压缩中转、不可燃垃圾分类转运、大件垃圾收集处理、环卫工人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活垃圾中转站,大大提高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效率。
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针对生活垃圾的不同属性,荣成市坚持分类施策、差异化处理,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利用率。在可燃垃圾焚烧发电方面,重点围绕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引进固废产业园PPP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多亿元,占地746亩,具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处理、渗滤液处理及深度处理等13个子项目,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配备3台350吨的“机械式炉排炉”,处理能力为每天1050吨,年最大发电量达1.4亿度。将所有回收的可燃垃圾运至市固废处理产业园,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焚烧处理,将生活垃圾转换为电能、热能,烧剩的炉渣制成加气砖等。
在不可燃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鼓励企业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60亩的固体废弃物与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及资源化与产业化利用项目,将收集的陶瓷、玻璃、海鲜贝壳以及建筑垃圾,进行环保处理,制成草坪砖、透水砖、水泥砖、挡土砖等新型建筑材料。
在可回收垃圾利用方面,对村内旧家电、旧家具、废纸箱、废金属等可回收垃圾,由村居自行联系企业上门回收再利用,实现垃圾价值变现。
在有害垃圾利用方面,对有害垃圾,按照每户每年20元(试点镇街每户30元)的标准,安排约500万元奖励资金,鼓励村民将有害垃圾应收尽收,并实行村、镇、市自下而上逐级回收管理,由环卫部门安排专用车辆每月到镇村收运,并做好台账记录,在寻山转运站建设1处暂存点临时集中存放。
健全长效机制保障“三位一体”
荣成市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积极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分类全链条、垃圾资源化处理的“三位一体”战略深入推进,做好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处以及资源化利用。健全联动机制,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调度、现场会督导、政府常务会通报进展。在镇街层面,成立了镇党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督促各村居做好生活垃圾投放、收集、清运工作,并加强对村居生活垃圾分类的检查考核和监督管理。在村居层面,充分发挥村两委成员及党员、村民代表模范作用,引导村民广泛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并配备了1~4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负责对本村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加强日常监管,采取“月度常态化考核、季度差异化验收、半年逐村验收”的方式进行量化考核通报。每月开展“双随机”考核,随机抽取考核村居、随机确定考核时间,在此基础上组织抽查暗访和集中考核各一次。每季度进行逐村逐巷全方位检查。每半年采取“步行检查”的方法,对所有村居环境管护水平情况进行“逐村验收”,达标情况与镇街垃圾量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每年年底汇总镇街考核成绩,纳入市级目标责任制考核,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环境卫生的常态化、长效化管理。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投入大量资金推进垃圾收集、转运以及处理设施建设等。每年安排费用,用于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主要包括:保洁员工资、垃圾量补贴、管理维护费用、垃圾焚烧处理和转运站运行费用以及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做好基层动员,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农村干部培训范畴,开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千人培训”,培训基层党员干部5万余人次,引导形成农村垃圾分类的共识;建立“专家培训+志愿宣讲”志愿服务模式,邀请垃圾分类专家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