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大气治理 » 空气净化 » 正文

秸秆禁烧管控新措施出台!生态环境部点名东北

日期:2021-03-02    来源:农业论谈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3/02
09: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秸秆焚烧 空气污染 生态环境部

近期,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发布会上,又一次重点谈及秸秆焚烧,并点名东北地区,在“禁烧”效果上的不足。

其实,关于秸秆焚烧和禁烧之间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农民与巡查人员之间的“躲猫猫”行为,也在每年的收粮季节,周期性上演。而随着管控新措施出台,秸秆禁烧与粮食收成之间的矛盾能否化解,现实中秸秆的利用问题能否解决,将会对农民产生很大影响。

一、秸秆焚烧“这把火”为何难灭?

关于秸秆焚烧“这把火”为何难灭的原因,离不开以下这些因素。

首先,秸秆还田的区域性限制,很可能让其转利为害。虽然秸秆还田,能够让粉碎之后的秸秆成为绿肥。但是,考虑到秸秆还田的本质,是利用土壤中的特定细菌,对秸秆进行腐化来完成的,而这些特定细菌的活性,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非常大,从而导致秸秆还田这一措施,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限制。秸秆腐烂不及时,便会成为虫卵孵化和有害细菌滋生的温床,进而不利于次年的粮食收成。

与此同时,秸秆的实际用处,并非如理论中那么广。关于秸秆的用处,理论上有很多种,比如可以模仿英国和美国,将其作为重要的饲料和建筑原料;也可以模仿日本,将其与牛粪混合发酵,作为新的有机肥料。但是,考虑到加工成本和标准化养殖门槛的提高,我国大多数农民没财力进行秸秆加工和有机肥料的制作。而考虑到综合效益,企业也不屑于进行秸秆加工。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不难看出,秸秆还田的区域性限制和秸秆利用的“理论广、现实窄”问题,让秸秆焚烧“这把火”很难熄灭。虽然秸秆焚烧确实会对环境污染以及交通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将这一问题,如果只丢给农民,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反而会进一步降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无视区域性差异,而强推秸秆还田的后果,还会加剧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二、 环境部点名东北,管控新措施出台

在这次生态环境部的例行发布会上,除了点名东北以外,对于管控秸秆焚烧,也有新措施出台。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采取新措施应对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利用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秸秆焚烧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提前预警;生态环境部将联合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在不利于扩散条件下,全面禁止焚烧秸秆,在有利于扩散条件下,有序组织焚烧秸秆;生态环境部将组织专家团队,对秸秆的焚烧和利用问题进行实地指导。

由此可见,接下来国家将以东北为重点,进行新一轮的焚烧秸秆管控工作。其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的焚烧秸秆预警,可以说为私自焚烧秸秆打了一个“预防针”。而且,对于禁烧秸秆,国家将不再一味禁止,“疏堵同步”的方式,更容易降低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化解秸秆禁烧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值得一提的是,组织专家团队下乡的举措,更能让其想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三、面对秸秆禁烧,农民该注意什么?

面对秸秆禁烧的问题,农民最需要注意的是以下2点。

首先,不要以身试法。现如今国家对于秸秆禁烧的执行力度越来越严格,对于私自焚烧秸秆的行为,原则上,将会被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甚至还可能同时面临拘役。因此,建议农民千万不要以身试法,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其次,有序组织焚烧。目前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划定了秸秆“限烧区”,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进行有序的秸秆焚烧行为。建议农民咨询村委会或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前了解“限烧区”的区域划分和允许焚烧秸秆的时间段,从而对秸秆进行有序组织焚烧。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