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碳排放 » 正文

碳中和对兴业银行意味着什么?

日期:2021-04-13    来源:看懂App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4/13
14:1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碳中和 碳达峰 低碳项目 碳排放

2020年9月22日,中国宣布: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这一具有雄心的目标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责任与担当,对中国全面迈向绿色发展意义重大。

未来40年,中国的社会经济与产业结构都将因此发生重大变化。那些高碳产业面临转型,而新兴的低碳、零碳产业则有望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绿色时代呼唤绿色金融,一个百万亿级别的风口已经显现。

这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尽快向绿色金融转型,很有可能在时代浪潮的席卷之下被抛弃。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中国的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约12万亿元,存量规模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约8000亿元,居世界第二。

提起绿色金融,兴业银行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国内绿色金融的先行者和倡导者,兴业银行早在2006年就率先探索绿色金融,推出能效融资项目,2008年成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备的绿色金融服务集团。截至2020年末,该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16万亿元,累计服务绿色金融客户2.98万家,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449亿元、10,375家。

大潮初起,未来可期。多数研究认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需要的投资规模在100万亿元以上,绿色金融迎来高光时刻。

在最近发布的兴业银行2020年报中,行长陶以平将绿色金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提出,要努力成为全市场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供应商,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核心,全面占据碳金融制高点。

得绿色者得天下。兴业银行以领跑者的姿势全力冲刺。

大变局将至

根据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碳中和是一个全球未来必须达成的目标,并明确了全球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

这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无法回避的义务。当前,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中个别国家和地区率先实现了碳中和,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作为一个高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与担当,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包括金融政策。

在中国政府加入《巴黎协定》后不久,央行牵头制定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我国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国家。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之后,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中国政府宣布了更为具体的绿色发展目标,同时向世人表态: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进入2021年,绿色发展不断提速。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即将落地;2月22日,中央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今年“两会”表决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绿色发展目标。

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了宏大的愿景目标与具体的推进时间表,同时意味着我国整个社会经济体系都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大变局将至,金融系统无法置身事外。

正如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所指出的那样,金融机构要开始注重对气候转型风险的理解和估算,如果银行贷款给高碳企业,且这些企业不转型,那么这些贷款就会变成坏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未来我国整个经济社会都会朝着绿色低碳产生巨大的转变,银行等金融机构越来越受到气候相关风险的影响,使得银行面临的转型风险也将凸显。

先行者兴业

事实上,中国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2005年8月,那一年,在浙江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被首次提出。同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针对民营企业开发新的能效融资服务模式,并于2006年落地国内首笔能效融资业务,从此开始绿色金融探索之路。

2008年,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次年,兴业银行率先设立国内首个绿色金融专营机构。

十八大以来,伴随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推进,兴业银行将绿色金融提到新的高度,明确为全行的战略性业务。

在此期间,兴业银行于2016年8月公开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两个‘一万’,即集团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绿色金融客户突破一万户。”

2019年末,兴业银行宣布提前一年完成“两个一万”的绿色金融中期目标。当年,在MSCI发布的全球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评级中,兴业银行由2018年的BBB级晋升为A级。2020年,兴业银行延续这一好成绩,再获A级评级,连续第二年位列国内银行业最高评级。

经过持续多年的深耕,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创下众多市场第一,如全国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首笔绿色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只绿色金融债、首单绿色理财产品和绿债指数理财产品、首个绿色金融专业系统“点绿成金”系统等。

目前,兴业银行已形成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理财、绿色消费等多门类的集团化绿色金融品与服务体系,通过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探索走出了一条集团化“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0年末,兴业银行累计为2.98万家企业提供绿色金融融资1.1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5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赤道原则建立的全面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不良率仅约为银行平均资产不良率的1/4,绿色金融成为全行重要的大类资产、大类业务和一张亮丽的“名片”。

抢滩碳金融

碳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中之重。

所谓碳金融,是指围绕碳排放权及其交易,金融机构引入融资、保理、资产管理、基金、期货、债券、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并形成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如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等。

2021年以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落地在即,意味着我国碳交易市场以及碳金融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初期仍是现货交易,但随着交易规模扩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碳期货等碳金融衍生品或将迎来快速发展,这也将进一步增加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促进碳市场的良性发展,而与之相关的碳金融业务空间也将逐渐被打开。

在碳金融领域,兴业银行更是发挥绿色金融专业优势,先行先试、未雨绸缪。该行结合国际和国内碳市场的参与经验,为碳市场和交易主体提供了包括交易架构及制度设计、碳交易资金清算结算、碳市场履约、碳资产保值增值、碳资产质押融资、碳交易中介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涵盖了项目建设和市场交易的前、中、后各个环节。

针对重点排放单位,兴业银行提供集团化、碳金融特色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在履约交易中提供交易主体对接、中介代理等服务;在涉碳融资中重点关注企业碳资产变现需求,提供碳资产质押融资、碳排放权收益结构性存款等服务;在碳资产管理中继续探索碳资产售出回购、买入返售等服务。

此外,兴业银行还利用集团化多金融牌照优势,带动信托、基金、租赁、证券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协同参与,为进一步参与全国统一的碳金融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已与7个碳交易国家级试点地区达成合作,实现了与国家碳交易试点合作的全覆盖,为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根据市场需求,兴业银行积极创新,独立开发碳资产评估工具,推出一系列碳金融产品,开创了国内低碳金融发展历程的多个第一,如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张低碳主题信用卡等,并发挥“商行+投行”优势,于近期主承绿色权益出资型票据、首批碳中和债券等。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还探索成立引导基金、担保基金等产品,研究开展碳金融衍生品包括远期、期货、期权、掉期等交易工具,以及碳指数、碳债券、碳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可交易的结构化产品创新。

可以说在碳金融领域,兴业银行占据先机,并且志在长远。

在兴业银行2020年报中,陶以平明确表示,以碳达峰和碳中和为核心,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交易+做市为抓手,以碳权+碳汇为标的,全面占据碳金融制高点。

百万亿风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兴业银行由于前瞻的战略把握能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很多金融细分领域都是超前的,也是孤独的。这家起步于福建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创业维艰,有着与生俱来爱拼会赢的精神,善于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市场中发掘差异化机遇。从同业金融到金融市场领先者,到绿色金融,再到如今迎来碳中和的风口,兴业银行再次准确把握大势,踏准时代脉搏和节奏。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正如数字中国与数字经济催生了数字金融的兴起,当绿色中国与绿色经济蓬勃发展之时,绿色金融必然强势崛起。

在近期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发表演讲指出,中国将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总体看,金融体系可以在支持绿色转型、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发挥积极作用。

易纲提到,央行已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除了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以外,央行还将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深化国际合作等。

绿色金融将是一个百万亿级别的风口。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多方研究的结果均表明,规模级别将达到百万亿人民币。

诸如马骏给出的数据是,碳中和预计将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对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参与这个过程,就会失去最大的投资和业务增长机会。

在陶以平看来,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战略雄心和大国担当,也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时不我待,银行业要发挥绿色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实现“30·60”目标中要展现更大作为,做出更大贡献。

从数据来看,2020年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近12万亿元,在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中的比例不到5%,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将迈上新台阶,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主流经营模式。

不过,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体制机制的继续完善,尤其是更大力度的激励政策支持,以增强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和创新力。

陶以平建议,根据碳中和目标,修订包括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标准,与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并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采取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让绿色债权优先受偿以及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金融的支持等措施,不断激发金融机构内生动力。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为了更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中国应统一绿色金融的标准制定,健全绿色信息的披露机制,完善“外部性内生化”的政策激励,全面发展丰富多元的绿色金融市场,加强绿色投资理念的培育,将环境风险纳入监管政策考量,最终化四十年的绿色挑战为千载难逢的绿色发展机遇。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随着兴业银行“商行+投行”战略的深入推进,以碳金融为重要产品支撑的绿色金融将为该行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增绿添彩。

“一方面,国内的ESG投资会不断增多,绿色银行做得好,财富银行就能吸引更多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绿色经济发展对投行工具的需求是非常旺盛,打造绿色银行,必然会推动投资银行发展。国家现在非常鼓励绿色金融发展,我们坚信兴业银行轻资本、轻资产的战略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会给我们更多的加分。”陶以平表示。

据了解,兴业银行计划到2025年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客户数突破5万户。该行提出,每一家分行都把绿色金融作为重点业务,要在当地成为绿色金融“领头羊”;同时加强集团协同联动和创新探索,确保每一个子公司都成为所在行业的绿色金融“领头羊”,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将绿色金融拓展到更多场景。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