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碳排放 » 碳排放 » 正文

拨开迷雾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日渐清晰

日期:2021-06-25    来源:钥城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6/25
13: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碳排放

6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全国碳现货市场即将于今年6月底上线,为配合碳现货市场的发展进程,证监会积极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的建设。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发布公告,内容涉及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以及其他事项。

自2020年9月我国第一次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以来,在此后的国家重大会议中,碳中和屡次被提及,成为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指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目前,发改委正在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细化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

内外推动 全球博弈 中国推出双碳时间表

碳中和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产业转型角度看,目前全球处在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初期,将推动高碳能源向清洁能源、资源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制定“双碳”目标,将有力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从能源结构角度来看,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富煤、贫油、少气,截至2020年底,我国73%的原油依靠进口,4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存在能源安全隐患。发展清洁能源既能解决我国能源匮乏问题,又与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相契合,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碳中和是全球共识,也是全球博弈的结果。在全球对话中,环境和气候问题是重要话题,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已作出承诺,将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欧盟在碳中和领域发挥领导作用,积极布局欧洲碳交易所,通过实施碳税、碳边境税加快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此外,部分国外企业也对产业链上下游提出相关要求,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中国积极布局双碳目标,有利于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威胁,以及由此带了的巨大社会成本,是碳中和的底层驱动力。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据统计,2001-2019 年全球地表温度显著升高约 0.6-1 摄氏度,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高温热浪天气影响人类正常生产生活。与此同时,根据 Nordhaus 测算,在全球升温 1- 4℃的不同情景下,气候变暖的总成本和风险相当于全球每年损失 1%-5% 的 GDP 。减少碳排放是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案。

能源结构煤炭为主 碳达峰碳中和之路充满挑战

我国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半壁江山。从我国化石能源储备分布来看,煤炭占比88%,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煤炭依赖性较高,非化石能源占比低。2019年,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分别占比为58%、20%、8%、15%。与此同时,我国煤电机组服役年限为12年,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40年的服役年限,随着碳达峰时间的确定,未来将会有大量煤电资产提前搁浅。

作为发展中国家,碳中和对于经济发展有诸多限制。由于发展阶段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已普遍达到“碳达峰”,而中国碳排放总量仍处于增长阶段,目前中国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实现双碳目标的年限来看,比发达国家时间紧迫,如何权衡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我国第二产业占比高,产业结构重型化。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一直是我国支柱产业,占我国GDP比重达到40%。由于我国能源结构问题,高耗能产业占比高,碳排量大,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

能源结构转型 制度保障 双碳路径日渐清晰

能源结构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是实现碳中和最根本的路径。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改变能源结构,由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向光伏、风电、新能源等清洁能源转变。根据测算,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国内光伏设备和风能设备装机量需分别提升至当前的17倍和12倍。中国东西部地区地形高差大,特殊的地势条件可以让我们大规模发展风电、水电和光伏等清洁能源。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将大力减少我国石油能源的消耗,助力电力行业发展,减少碳排放量,成为我国碳中和的中坚力量。

为引导产业结构低碳转型,撬动社会资本,政府推出碳交易市场。2011 年底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21 年年初全国碳交易市场于正式落地,初期以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逐渐纳入其他高耗能行业。目前我国碳排放总量超过 100 亿吨/年,《2020 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显示,2025 年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 2840 亿。碳交易市场的持续推进将有效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实现碳中和之路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而绿色金融体系就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2021 年 2 月 9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介绍了绿色金融有关情况。会议表示,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支持绿色金融跨越式发展,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重大战略部署,完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顶层设计。上述制度保障将对碳达峰推进的加速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距离2030年我国达到碳达峰还有9年时间,距离2060年实现碳中和还有39年时间。泽霖研究院认为,国内企业需把握好时间表,淘汰落后污染产能,积极转型升级,才能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此期间,碳达峰碳中和或将催生出百万亿级别的市场规模,泽霖资产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除了紧跟双碳领域刮起的政策东风,也将从专业的、审慎的及更加微观的角度不断发掘优质、高成长、高确定性投资机会,真正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泽霖研究院是泽霖资产旗下专注于产业投研的核心智库,依托专业的投研团队和强大的投研实力,把脉宏观经济走势、捕捉产业投资风向,为泽霖资产在医疗、文旅、汽车等领域持续拓宽、拓深提供有力支撑,助力资本与实体产业有效结合。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