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保政策 » 环境治理 » 正文

贵州省威宁县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

日期:2021-07-21    来源:威宁县政府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21
07/21
09:0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环境修复

威宁县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3

第一节 规划的背景、作用3

第二节 必要性5

第二章 基本情况7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7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10

第三节 林业生态建设状况11

第四节 林业产业发展状况17

第三章 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19

第一节 有利条件19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21

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目标23

第一节 指导思想23

第二节 基本原则23

第三节 总体布局24

第四节 建设目标25

第五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28

第一节 重点项目建设28

第二节 林业支撑体系建设30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35

第一节 投资估算35

第二节 效益分析37

第七章 保障措施40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40

第二节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40

第三节 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41

第四节 抓好典型示范,积极全面推进41

第五节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林42

第六节 完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治林42

附件:

建设内容、规模与投资概算汇总表

前      言

林业担负着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威宁地处云贵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对于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是要建立起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产业体系,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立县战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坚持推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以加快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优化、民生改善为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造林潜力,持续推进“绿色威宁”建设,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科学实施城乡绿化;着力抓好森林抚育、荒山绿化,提升资源质量;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修复,深化林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推动林业在改善生活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林农增收、满足全县人民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针对全县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难点,加快威宁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实现威宁林业两大体系的建立和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依托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生态经济品牌、生态文化品牌、生态旅游品牌。

根据建设内容和目标完成了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本规划确定的内容有: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4、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工程;5、火棘造林;6、优质核桃干果基地建设;7、威宁短柱油茶基地建设;8、花椒基地建设;9、县乡村绿化项目;10、中幼林抚育项目等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11、林业支撑体系建设。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由于时间仓促,任务重,加之其他工作繁忙,文中难免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威宁自治县林业局

2017年3月2日

第一章 规划的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 规划的背景、作用 

一、背景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污染和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的共同目标。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已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把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作为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但是生态优先并不是要放松,甚至是放弃林业产业的发展。相反,生态与产业是一鸟双翼,二者是相互依成、相互促进。只有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体系。威宁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现有林业用地面积大,坡耕地多,林地资源十分丰富。在加快生态建设的同时,如何经营好,利用好,开发好这些林地资源,这是林区、林业、林农的潜力、希望,是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林业的重要历史使命。

为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省情,及时作出建设生态贵州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十年来,各级政府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并当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重要举措,在不同领域积极实施并取得巨大成效。建设生态威宁既是我县积极融入世界新的发展潮流,走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之路的需要,也是我县顺应改革开放,走特色产业化道路的需要,更是我县挖掘和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发展,实现优农富民目标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科学制定规划,加快生态县建设进度,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 

二、作用

1、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的作用

认真做好规划,就必须摸清底数情况,理顺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从而指引工作

2、谋划长远、展现蓝图的作用

做好规划必须远谋近思,综合分析,长短结合,为发展的未来勾勒即符合实际情况,又切实可行的图景,并以之指导工作。

3、激发信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做好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就会让工作有更强的确定性、方向性和使命感,能够起到激发信心、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第二节 必要性 

一、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坚持党和国家的扶贫开发政策,使扶贫开发工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扶贫开发工作发展的宏观需要。走开发式扶贫之路,坚持综合治理,全面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扶贫开发、生态建设、人口发展相协调,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引导和规范。

二、是顺利完成新阶段扶贫工作任务的需要

在摸清贫困底数,瞄准扶持对象的基础上,合理匹配资金,有计划、分步骤地实现扶贫脱贫目标,不断消除贫困现象,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制定规划,并以此规范各类项目和扶贫资金投向,整合资金资源,连片整体推进,提高项目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战略的高度,要求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使我国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木材等林产品是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大力发展林业,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又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四、是我县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原材料、高耗能产 业 所占比重大,环境压力日趋明显,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发挥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污染物等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作用,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加森林的固碳能力,减缓温室效应,实现间接减排,扩大环境容量,提高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五、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可以进一步扩大林产品的供给,促进全县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拉长木浆造纸、人造板、林药、果品、森林食品、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培植)、苗木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二、三产业链条,增加就业容量,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六、是实现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 

林业生态县建设,不仅注重高标准造林绿化,扩大林业发展空间,并且把低质低效林改造等纳入规划,着力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同时,注重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森林资源管理和监测、科技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林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我县林业跨越式发展。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一  地理位置  

威宁县地处乌蒙山脉的高原面上,东北与赫章县毗邻,东南与六盘水市相邻,北、西、南分别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朝阳区、鲁甸县、曲靖地区会泽县、宣威市接壤。威宁县城距行署所在地毕节市174km,距六盘水市76km、昭通市122km、宣威市174km。“高原明珠”—草海就镶嵌其中。属滇东高原东延部分的高寒山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县总面积6298.7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3.6%,是贵州省面积最大、平均海拔最高的边远贫困县。

二  地形地貌 

1、地质

在大地构造上,威宁县属黔桂台向斜之次级构造单位——滇东坳陷东缘、黔西山字型构造左翼,威宁弧形为其构造之主体。威宁弧形构造由东南-西北构造、南西向构造组成,以草海地区为其转折点。县境其他构造线即以此转折点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分别形成东西向的夸都向斜、西北向的威水背斜、结里-二塘向斜、辅处向斜、三道河向斜、龙河向斜、斗古背斜、小米-哈喇河向斜等构造形态。

城区位于威宁弧形构造中心地带和威水背斜、云贵桥背斜和斗古背斜交汇的高原面上,属威水背斜轴部西北端。

威水背斜为黔西山字型构造左翼的主体,呈东南-北西走向。其东南由水城经山王庙进入威宁金钟,西北止于威宁县城、草海一带。该背斜威宁县境内段长约60km。

威水背斜轴部为石炭系大塘组、摆佐组地层,两翼分别为石炭系中、上统及二叠系地层。

2、地貌

威宁县地处贵州高原地壳强烈变动带,地面由西向东呈大面积倾斜上升态势,为贵州西部最大的高原山地。县境中部断层、褶皱规模小,为显著抬升的高原台地,四周多成沟壑峡谷——高山河谷地形。乌蒙山纵贯全境,受构造影响,分为西、中、东3条支脉。中脉北起灼圃陡母凶,经牛街小张关至西凉山,南伸至马摆大山,主峰西凉山海拔2860m。东脉位于县境东部,脉络不甚分明,主峰祖安山海拔2833.9m。西脉位于县境西部,自昭通凉风台经麻窝山南伸至龙头山,主峰(平箐梁子)海拔2879.6m。

县城位于县境乌蒙山中脉与东脉之间的高原面上。

地貌包括低中山、中中山、高中山三个地貌区。其中高中山区为县境内的高原西段四周高山山脊地带。海拔大于1900m,相对高差大于200m。全县最高海拔平箐梁子2879.6m,最低海拔洛泽河出境处1234m。

三  气候 

威宁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季温凉、年温差小、雨热同季、夏秋湿润、无霜期短等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0~12℃;7月为全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17.6℃,极端高温为30.6℃;1月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7℃,极端低温为-15.3℃。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2.3mm,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冬季多晴少雨,夏季潮湿多雨。无霜期为贵州省内最短,多年平均天数为204天,最短为119天。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1800小时。2008年威宁县被贵州省气象学会授予“阳光城”的称号。

 四  土壤  

威宁县全境分布有草甸土(海拔2700m以上)、棕壤(海拔2400-2700m)、黄棕壤(海拔1900-2400m)、黄壤(海拔1900m以下)、石灰土、紫色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等9个土类、18个亚类、44个土属、141个土种。绿化造林区属黔西北黄棕壤-灰泡土区,主要土类为黄棕壤——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一种地带性土壤,为棕壤与黄壤之间的过渡类型,兼有黄壤与棕壤的某些特征。脱硅和富铝化作用弱,具有明显的生物积累过程。有机质分解缓慢,表层有机质丰富,但有效养分缺乏。特别缺磷(速磷4PPm)、钾(速钾90PPm),pH值4.3-5.5,为酸性土。岩石裸露率高,石漠化严重,土壤脊薄,石砾含量重。

五  植被

威宁县为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四周地势急剧下降,立体气候明显。在牛栏江边和可渡河流域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700-2000米的山坡为温带落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海拔2000-2500米为高山针叶林带;2400-2600米为乔、灌木混生林带;2600米以上为高山灌木林带和灌丛草场。由于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原生林多被破坏。

全县原生植被类型是以壳斗科常绿阔叶林为主体,经破坏后,原始植被演替为以云南松为主的针叶林及落叶栎类植被。代表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黄杉、杉木、剌柏、云南樟、苹果、黄梨、剌槐、滇杨、桤木、核桃、板栗、银杏、栎类、水杉、线楸、威宁短柱油茶、杜鹃类等。

六  水文  

全县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要有四大河流。属长江水系的有二塘河、洛泽河和牛栏江;属珠江水系的有可渡河。除这四条河流外,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中小河流共有37条。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草海就位于县城的西南侧,全县有各型水库22座。县内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总蕴藏量为525550千瓦,可开发量为268125千瓦。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一  人口状况 

全县辖35个乡镇及4个街道办事处,628个行政村(居)委会。2014年末总人口145.43万人,有汉、苗、彝、回、满、仡佬、布依等17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4%,其中农业人口139.4万人。

二  社会经济情况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3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20.41%;全部工业增加值32.56亿元,同比增长16%;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62亿元,同比增长22%;财政总收入完成19.07亿元,同比增长8.28%;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0.52亿元、55.82亿元,同比增长16.88%、27.4%,农民人均收入达6206元,同比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80元,同比增长10.3%;粮经比为5.23:4.77。

三  基础设施 

威宁县交通方便,内(江)昆(明)铁路、国道326线、省道102线穿越县城,毕威高速公路通车,威宁至六盘水、威宁至云南昭通、威宁至云南宣威等高速公路在建设中。实为川南、滇东北的交道要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第三节 林业生态建设状况

一 森林资源现状

1、现状

十二五期间,林业工程实施完成营造林56.83万亩,包括退耕还林工程5.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4万亩,中央追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3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3.9万亩,县级植被恢复费项目3.1万亩,县乡村绿化1万亩,省级植被恢复费工业原料林1万亩,水利资金项目0.5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1.5万亩,县乡村绿化19.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31%。

2、分析评价

全县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三个地类占林业用地的比例最大,是林业用林中的主体部分。对这部分林地一是要加大管护的力度,有效保护现有林地资源;二是要加大低产林的改造力度,加大幼林的抚育力度。

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应该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育林措施,增加有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森林生态质量。

苗圃地所占比例过低,不利于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用苗量增加的需求,应扩建苗圃基地。

二 石漠化现状

根据《威宁县石漠化综合防治规划》,威宁县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属中部高原缓丘坝子岩溶区和四周高中山河谷岩溶区。全县非岩溶面积为217558.7公顷,占总面积的34.6%;岩溶面积412071.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5.4%。岩溶面积中:无石漠化面积301332.7公顷,占岩溶面积的73.1%,占总面积的47.8%;潜在石漠化面积19885.7公顷,占岩溶面积的4.8%,占总面积的3.2%;石漠化面积90852.9公顷,占岩溶面积的22.1%,占总面积的14.4%。在石漠化面积中,轻度石漠化面积75043.4公顷,占总面积的11.9,中度石漠化面积14994公顷,占总面积的2.4%,强度和极强度石漠化面积815.5公顷,占总面积的0.1%。在威宁县的35个乡镇中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石漠化较重的乡镇有斗古、二塘、盐仓、猴场、龙街、金钟、金斗、海拉、哈喇河、秀水、迤那、玉龙、兔街、大街、小海、双龙、云贵、石门、草海等乡镇。

三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成绩

1 重点林业工程突显成效 

1、造林绿化效果明显

十二五期间,林业工程实施完成营造林56.83万亩,包括退耕还林工程5.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4万亩,中央追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3万亩,天保公益林建设3.9万亩,县级植被恢复费项目3.1万亩,县乡村绿化1万亩,省级植被恢复费工业原料林1万亩,水利资金项目0.5万亩,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1.5万亩,县乡村绿化19.13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31%。

2、林技推广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为加快威宁林业产业发展,全县围绕经果林产业、农业园区建设等,以林农增收为目的,集成推广一批实用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县累计实施各类林业科技示范项目11个,建立示范基地4890亩,包括核桃、油茶、苗木培育等。培养了如二塘镇花果山村赵英国(核桃种植示范基地200亩),迤那镇樱桃村曹云(核桃种植示范基地200亩),迤那镇文昌村冷艳青(核桃种植示范基地200亩),陕桥街道陕桥村石玉英(苗木培育150亩),兔街乡高原村李选军(威宁短柱油茶基地3800亩)的农村林农致富带头人。

3、石漠化治理亮点纷呈

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89.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4350万元,共涉及8条小流域,10个乡镇21个行政村。完成封山育林6.67万亩,人工造林5.08万亩(防护林1.5万亩、经济林3.58万亩);完成人工种草0.89万亩,棚圈13147平方米,青贮窖2360立方米;完成田间生产便道16.95千米,蓄水池79口,输配水管道31.1千米,小山塘整治3座。

4、天然林保护不断加强

2011年以来,为加强全县320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管护;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共聘用常年护林员1017名。完成《威宁自治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2011年-2020年)实施方案》,通过省级评审并批复实施。完成天保工程一期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林木蓄积量从360.83万立方米增加到662.23万立方米;水土流失面积减少3.3万公顷。

5、林政资源管理规范有序

一是严格执行限额采伐、计划采伐、凭证采伐制度,五年来,共依法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388份,办理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53户。二是没有出现超限额超计划采伐的现象,严格监督管理木材经营、加工市场。及时办理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保证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正常的木材经营、加工秩序。三是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格凭证运输。共办理木材运输证47份,运输木材695.2立方米。四是完成了龙源风电马摆大山、西凉山征用林地报批手续;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征用林地手续、烟草公司威宁分公司6个烟叶站收购点建设征用林地手续、完成华能风电高峰风电场报批,协助完成云南省镇雄至宣威500kv输电线路的踏查,完成华能雪山仙水坡风电场、灼甫风电场实地踏查工作。科学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方案,保证林地面积不低于385万亩,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

6、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开展

一是加强对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和普查工作,累计完成林业生物防治面积102.25万亩,并在春秋两季进行重点普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二是开展以纵坑切梢小蠹、松叶蜂为主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完成纵坑切梢小蠹防治35.8万亩,松叶蜂防治15.2万亩,完成云南木蠹象防治面积13.75万亩.三是认真做好核桃等苗木的检疫和病虫监测及防治工作。

7、防火设施日趋完善

一是森林火险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成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二期项目工作,建设瞭望台4座,塔路3.33公里,宣传碑7座,宣传牌30块,检查站用房1栋、防火扑救营房1座(278平方米);完成森林公安局办公房及防火营房建设600平方米。二是加大扑火物资储备,购买对讲机75部,灭火弹2000枚,灭火机10台,灭火拖把500件,并对旧设备进行了维修保养,为扑火做好了物资准备。森林防火获毕节市森林防火指挥部二等奖。

四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作用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在为社会提供木材和竹材、木本粮油、林化产品、药用植物等大量产品的同时,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污染、改良土壤、游憩保健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极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湿地也是具有多种功能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大量淡水、农产品、水产品等大量物质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美化环境、改善农牧生产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1 生态效益 

1)保持土壤作用 

土壤是土地的根本,保护土壤就是保护土地生产力。 

2)涵养水源作用 

森林的复杂立体结构能对降水层层维持,不但使降水发生再分配,而且减弱了降水对地面的侵蚀, 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3)净化环境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和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森林净化环境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此外,森林还有庇护农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质灾害等作用。 

2 经济效益 

向社会提供木材,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林果产品,改善了人民的膳食结构,提高了生活质量,为县内加工业提供了主要原料,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3 社会效益 

全县经济林及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可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使农民不但提高了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还从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第四节 林业产业发展状况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植被不断减少,我县的木材产品现以四旁树滇杨为主,但都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林业产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竞争力。

我县群众素有栽培核桃的习惯,经营核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威宁核桃以个大、皮薄、果实饱满享誉全国,常年产量在190万公斤左右,是贵州核桃生产的重点产区。

全县核桃分布在海拔1600—2200米之间,现有60多万株,折合面积10万余亩,一般亩产100—150公斤,投产植株中虽不乏150公斤以上的高产单株,但由于管理粗放,以致总体平均株产很低仅有50公斤。

本县核桃历来采用实生繁殖,分散栽植,经营管理粗放,任其自然生长,整形修剪。除植于农耕地内的植株以耕代抚外,其余均未进行施肥、松土等抚育管理。没有形成产业。因此,发展潜力较大。

威宁县短柱油茶现在面积18.78万亩,大都属自生自长的原始茶油树种,结果率因树而异,总体产量不高。

威宁县内苗圃只有南屯苗圃站,经营规模小,并且缺乏科技含量。因此建立具有科技含量的苗圃基地才能为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苗木。

第三章 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 有利条件

一、党和政府各级业务部门的关心

中央省到威宁调研,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劳动力资源丰富

全县有劳动力71.3万人。随着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劳动者素质逐步提高,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格局初步形成,为本规划的实施提供了劳务保证。

三、物种资源潜力大

威宁县森林植被属云贵高原季风区,原始植被类型经针叶常绿和以壳斗科为主体的常绿阔叶林。原始植被、几乎被砍伐殆尽,已演替为云南松、华山松等针叶次生林及落叶林及落叶类栎类植被。代表性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黄杉、杉木、剌柏、云南樟、苹果、黄梨、剌槐、滇杨、西南桤木、光皮桦、栓皮、栎、高山栎、麻栎、白栎、板栗、核桃、茶、威宁短柱油茶、映山红、马樱杜鹃、大白杜鹃、黄花杜鹃、石榴、拐枣、柿子、清香木(乌木)、花椒、香椿、漆树、女贞、桂花、滇楸、樟木、银杏、水杉、红豆杉等。其中:银杏为我国特有种,银杏、水杉、红豆杉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黄杉、清香木(乌木)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2000年威宁县人民政府专门行文将哲觉镇6500亩黄杉、黑石头镇1200亩黄杉、麻乍乡1800亩黄杉,么站镇3300亩黄杉,金斗乡大山750亩黄杉,草海镇东山500亩黄杉共14050亩黄杉纳入县级黄杉自然保护区。

四、市场潜力大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以及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植被不断减少,我县的木材产品现以四旁树滇杨为主,但都没有形成规模产业化。林业产业,特别是加工企业经营规模小,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竞争力。

我县群众素有栽培核桃的习惯,经营核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威宁核桃以个大、皮薄、果实饱满享誉全国,常年产量在190万公斤左右,是贵州核桃生产的重点产区。

全县核桃分布在海拔1600—2200米之间,现有60多万株,折合面积51.3万余亩,一般亩产100—150公斤,投产植株中虽不乏150公斤以上的高产单株,但由于管理粗放,以致总体平均株产很低仅有50公斤。

本县核桃历来采用实生繁殖,分散栽植,经营管理粗放,任其自然生长,整形修剪。除植于农耕地内的植株以耕代抚外,其余均未进行施肥、松土等抚育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不断变化,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领域将越来越大。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不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而且将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富裕地方财政将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1、苗木成活困难,建设任务艰巨 

干旱、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影响林业工程建设,全县水土流失严重,陡坡耕地严重,垦植率高;现有的宜林地中,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硬骨头”,生态建设任务异常艰巨。 

2、森林质量不高,经营管理粗放

有林地树种以纯林为主,混交林比例偏低,结构简单;林分龄组结构不合理,以幼、中龄林为主;单位面积蓄积量低。由于缺乏抚育管理,尚有大量残次林分和灌木林因密度过大而生长缓慢;树种单调,结构单一,分布零散,林分的生态功能极低;通道绿化率较低,标准不高现象普遍。 

3、基础建设较差,职能发挥有限

乡镇林业站办公设施设备较差,信息化建设滞后,不能满足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国有新华林场、黑石采育林场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林场建设标准,职能发挥极其有限,给林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4、护林任务加重,管护意识淡薄

由于退耕还林工程宜林荒山造林投资中不含管护投资,从而使新造林地的管护出现了盲区,但为了保住造林成果,我们采取了使用天保护林员兼管的方式对退耕地荒山造林进行管护,但天保护林员由于管护任务重,很难对新造林地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护。同时,群众的对新造林地的管护意识差,认为森林管护是林业部门的事情,思想认识偏差,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大力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立县战略,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着力坚持推进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以加快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优化、民生改善为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造林潜力,持续推进“绿色威宁”建设,加快现代林业发展,科学实施城乡绿化;着力抓好森林抚育、荒山绿化,提升资源质量;加强森林湿地资源保护、修复,深化林业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推动林业在改善生活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促进林农增收、满足全县人民需求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就地育苗、就地造林、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促封育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原则;坚持乡村主体、部门协同、合力推进的原则;坚持先建后补、谁造谁管、谁造补谁的原则。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 

第三节 总体布局

根据全县地形地貌及区域特点。以县乡村绿化、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为主,大力实施水源涵养林,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三大生态林保护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各项林业工程。

对大于25度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增加林地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由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业改变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的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

对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其它生态难以修复的地方实施封山育林和人促封山育林。

在荒山、荒坡上重点营造水土保持林,在荒滩、荒沟上大力发展速生用材林,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发展建设以核桃、苹果为主,樱桃、油茶为辅的特色基地,调整山区农村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加农民收入。

县城及城郊按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建设以廊道绿化、城中绿岛、环城林带、城郊森林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森林生态防护体系,提高县城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在岩溶地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以小流域治理为单位,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坡改梯、农村能源、草食畜牧业等措施,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把石漠化治理与区域脱贫致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以村镇为基础,以农户为单元,乔灌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采用混交、多层的树种配置模式,扎实抓好庭院经济,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景区道路等沿线第一层山脊以内宜林荒山荒地全部绿化;对草海流域集雨区、石门、迤那、梅花山、杨湾桥水库、百草坪、马摆大山重要地段适当增加绿化,乔灌花草结合,提高常绿树种比例,高标准绿化美化;路基两侧挖方坡面适度硬化后栽植灌木、藤木或常绿树种进行绿化美化。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

第四节 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800万立方米,林业年产值达到20.42亿元,林业资源综合效益价值达39.59亿元;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50平方公里;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下,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生态安全体系基本建成,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形成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苗木花卉、林副产品加工等重点突出、门类多样、多业并举的林业发展格局。

2、具体目标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林业主体改革,积极推进林业配套改革。

(2)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目标 

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65%;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7.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50平方公里;管护生态公益林面积202.91万亩(管护国家公益林75.91万亩,管护地方公益林127万亩);完成中低产林改造和抚育、迹地更新面积50万亩;种植火棘防护林100万亩。以草海综合治理为龙头,对草海流域集雨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建设以草海北坡生态公园、环城林带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使城区绿化年年有新改观,水平有新提升,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城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绿地率要达到35%以上。实施好六盘水梅花山接边区域、石门乡村镇绿化美化,杨湾桥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乔、灌、花、草相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进程。

(3)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 

完成核桃基地建设10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50万亩,花椒基地建设10万亩;配合有关部门提升完善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

(4)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目标 

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和年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县级生态定位监测站,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水平。继续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预测预报工作,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0‰以内,无公害防治率控制在80%以上,测报准确率达8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8%以上;继续加强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至“十三五”末形成较完善的森林防火阻隔体系,使森林火灾受害率不超过1‰,林火当日扑灭率达95%以上; 继续加大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完善激励机制,从严治警,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提升森林公安综合执法水平; 建立林业交易平台,规范集体林地、林木流转。

第五章 建设内容、规模及布局

第一节 重点项目建设

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到2020年,预计实施面积57.4万亩,概算中央投入资金86100万元。其中,2016年实施8.08万亩;2017年实施25万亩; 2018年实施10万亩;2019年实施10万亩;2020年实施4.32万亩。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重点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护林员参与护林,增加收入,帮助脱贫致富。森林管护320万亩,重点公益林补偿75.91万亩,地方公益林补偿127万亩。

三、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到2020年,预计治理面积22.2万亩,概算投入治理石漠化资金4950万元。其中,2016年治理4.5万亩(人工造林1.6万亩,人促封育1.8万亩,封山育林1.1万亩);2017年治理4.5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人促封育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2018年治理4.5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人促封育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2019年治理4.5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人促封育2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2020年治理4.2万亩(人工造林1万亩,人促封育2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

四、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提升绿化水平。绿化景观与通道级别相匹配,规划布局与人文景观相协调,建设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色通道网络。实现通道的绿化、彩化、香化、美化升级,达到提升植物景观、丰富绿化层次的目的。高速公路按照每侧50米的宽度营造以常绿树种为主,观叶与观花相结合的生态景观林带或花卉苗木产业带;国道、铁路按每侧10行以上树木植树绿化;省道、县道、景区道路按每侧5行以上树木植树绿化;乡村道路按每侧1行以上树木植树绿化。高速公路和国道两侧的沟、路、渠、河作为通道绿化的配套工程植树绿化。按照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以草海综合治理为龙头,对草海流域集雨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建设以草海北坡生态公园、环城林带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使城区绿化年年有新改观,水平有新提升,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城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0%以上,绿地率要达到35%以上。实施好六盘水梅花山接边区域、石门乡村镇绿化美化,杨湾桥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乔、灌、花、草相结合,村庄周围、街道和庭院绿化相结合,推进城乡一体化绿化进程。

五、核桃、油茶、花椒基地和火棘防护绿化建设

全县发展核桃100万亩,火棘100万亩,威宁短柱油茶50万亩,花椒10万亩。2017年12月完成88万亩,其中:核桃40万亩,火棘30万亩,油茶15万亩,花椒3万亩。2018年底完成68万亩,其中:核桃20万亩,火30万亩,油茶15万亩,花椒3 万亩。2019年底完成52万亩,其中:核桃20万亩,火棘20万亩,油茶10万亩,花椒2万亩。2020年底完成52万亩,其中:核桃20万亩,火棘20万亩,油茶10万亩,花椒2万亩。

六、县乡村绿化项目

县乡村绿化15.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2万亩,封山育林7.3万亩,人促封山育林3.8万亩。

七、中幼林抚育

中幼林抚育60万亩,2016年2万亩,2017年12万亩,2018年15万亩,2019年15万亩,2020年16万亩。

第二节 林业支撑体系建设

(1)执法队伍基础建设 

林业局现有林业行执法人员 100多人(包括森林分局26人),本县执法人员严重缺乏,基层基础建设严重滞后,而本县是全省最大的县,林政执法工作繁重,现有的人员编制和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十三五期间,为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提高防控及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的能力。强化基本功训练,更新业务知识,加强执法队伍基层基础建设尤其重要。

(2)林业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林业局现有的专业技术队伍人员编制较少,导致现有的专业人员相当缺乏,尤其是基层林业站的专业人员非常少,林业工作科技含量低,林业成果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十三五”期间将增加营林、规划设计、森防、林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积极组织各项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参加各类林业技术交流,了解林业方面的前沿科技,逐步形成具有高、中、初级技术职称结构合理的技术队伍。

(4)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威宁县林业用地面积大,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巩固造林绿化成果。森林防火责任大,任务重,加大森林火灾预警体系建设、森林防火队伍建设、森林防火物资储备,提高森林火灾监测,预防扑救综合能力是我县“十三五”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计划总投入建设资金11000万元。

林防火指挥系统建设 

建立和健全县级与乡镇两级林火地理信息系统,包含信息传递系统及指挥通讯系统建设,购买计算机、磁盘录像机、摄像头、视屏终端、可视电话、液晶电视、防雷设备、线缆辅材、机柜、指挥车、地形图、GPS定位仪等必要功能设备一批,计划投资200万元。通过以上各方面设备的配备和使用,使森林火灾信息的由下而上报告及由上而下指挥传递迅速,及时掌握火灾扑救时机,降低森林火灾的危害范围及危害程度。

③森林火灾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防火监测系统是森林防火的重要信息来源,能为森林防火人员提前做好防火准备工作提供准确信息。建立完善林火气象测报站,配备气象台站设备、计算机、专职气象测报员。购置超短波电台、对讲机等一批通讯设备,对一些陈旧老化的通讯器材进行更新,在县、乡镇防火办配置一些必要通讯设备,消除森林防火通讯盲区。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旅游风景区林火视屏监控系统、购置摩托车、望远镜及其它等一批了望监测设备。计划投资500万元。 

④森林防火队伍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大县、乡镇、村级防火队伍建设,完善县森林消防大队、乡镇半专业扑火队、村级群众扑火队建设,计划投资9500万元。一是完善县、乡镇、村级专职和兼职管护队伍建设,计划投资9000万元;二是购置森林消防指挥车、运兵车、摩托车等必要交通工具和各种扑火机具,计划投资500万元。

④林火阻隔体系建设 

加大和完善林火阻隔网建设,在条件适宜的地方修建林区道路,在村屯、林缘、山脚、田边防火林带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在全县形成理想的、比较完善的、与现代森林防火工作相适应的林火阻隔体系,能充分发挥防火安全的功能。计划投资500万元。

(5)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 

森林病虫害是无烟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和蔓延,损失和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治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物的监测、森林植物检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外来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进一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内容如下: 

①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建立与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 

②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建设和管理。全县计划设立2个测报站13个测报点,不断完善各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制度,实行虫情测报资料网络报告制,测报准确率必须达85%以上。 

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队伍的建设,举办药械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森防科技水平。 

④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签证程序化管理,加大森林植物复检力度。

⑤加大林业检疫执法力度,密切与林业公安、木材检查站、林业工作站的联系,切实抓好林业检疫执法工作。 

⑥针对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拟定防治方案,制定简明扼要,易于操作的木本油料林病虫害防治的小册子发放到农户,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⑦建立育苗档案,提高育苗质量,降低疫苗率。

⑧加强森防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执法,监管和加强检疫御灾基础设备建设,主要配置检验检疫设备、应急处置设备和统一标识的检疫执法车等。 

⑨加强基层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和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配备监测防作业车和GIS野外调查高妙仪、诱捕器等。  

(6)生态定位监测建设 

生态监测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系统,系统科学地掌握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林业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建立6个生态定位监测站点,全面系统掌握好全县森林生态系统变化,为森林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计划投资1200万元。

第六章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 

一、概算依据 

《造林技术规程》(GB/T5162-2006)

《封山育林技术规程》(GB/T5163-2004)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1607-2003)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

《容器育苗技术》(LY1000-91)

《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04年;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

《退耕还林条例》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地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04年; 

《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04年; 

《林木种苗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国家林业局,2004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西南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地区[2004]1529号)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作业设计编制大纲》

林业项目初步设计规定(试行)

二、概算指标

根据相关规程标准,结合我县实际,确定各工程投资标准。

三、 投资估算 

根据建设任务和投资估算标准,经估算,项目总投资155321.91万元。如下所示:

1、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到2020年,预计实施面积57.4万亩,概算中央投入资金86100万元。其中,2016年实施8.08万亩;2017年实施25万亩; 2018年实施10万亩;2019年实施10万亩;2020年实施4.32万亩。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加强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护林员参与护林,增加收入,帮助脱贫致富。森林管护423万元,重点公益林补偿1038万元,地方公益林补偿1016万元。

3、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

治理石漠化面积150平方公里,投资7500万元。

4、重点区域绿化工程

草海县城周边重点区域3522.30万元,草海流域绿化造林1875.75万元,梅花山接边区域3780.6万元,花土坡火车站绿化美化3199.81万元, 

5、核桃、油茶、花椒基地和火棘防护绿化建设

投资种苗款14255万元,其中:核桃1500万元,火棘4175万元,油茶8250万元,花椒330万元。

6、县乡村绿化项目

投资3400万元,人工造林2100万元,封山育林730万元,人促封山育林570万元。

7、中幼林抚育

投资6000万元。

8、林业支撑体系建设投资

包括防火基础设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态定位监测建设共计投资12800万元。 

第二节 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通过石漠化治理等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到2020年预计森林覆盖率达60%;林种树种结构更趋于合理,林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森林植被大幅度增加。同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冰冻雨雪灾害生态修复,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气候、防风固沙、抵御自然灾害,为基本农田的高产稳产等起到重要作用。(1)森林防护效能明显得到增强 

通过森林资源的培育、发展和保护,可使森林覆盖率提升2.6%~3.1%,森林的功能更加完善,有效地提高了林区群众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同时,增加了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通过城市绿化的发展,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对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增强城市的环境自我调节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十三五”结束以后,森林涵养水源及固土保肥的功能将得到大大提高,生态效益更加明显,林业将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2)森林美学景观价值得到改善 

通过保护森林,营造林、封山育林和对现有中低产林的抚育改造,不仅使全县森林面积增加,而且还大大改善了森林景观质量,丰富了城市面山景色,形成四季各异的景观,提高了森林美学观赏价值,使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宜人,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实现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3)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森林环境具有恢复繁衍生物基因库的功能。而生物多样性会随着森林植被的破坏而减少,又会随着森林的恢复而增多。威宁县林业发展规划,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县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

二、经济效益 

威宁县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期间,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等市场因素的影响,预计总投资143371.91万元,林业产业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产值达3.0亿元。特色林产业如野生菌、生态旅游等产值较高,说明在天然林禁伐以后,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非木材林产品和森林生态旅游将成为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社会效益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林业发展,所以,林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林业在受到社会关注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贡献。 

(1)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为山区农民创收。 

威宁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山区林农收入相对较低,通过发展林业,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根据不同的区域在森林资源的培育和利用以及林副产品加工的发展中,可以解决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如发展油茶、板栗、林副产品等,不仅能让全县广大林区人民群众通过林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2)促进对外交流,提升城市品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崇尚森林生态旅游。xx县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生态,构成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因此,可以通过森林生态旅游这个窗口,增加相互了解,发展友好往来,促进科技、文化交流,加强了各种信息的传递,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威宁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生态县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决策实施,研究解决生态县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林业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的具体运作,监督检查和综合协调生态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发改、财政、林业、环保、国土、农业、水利、交通、城建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体推进生态威宁建设。林业生态县建设实行领导目标责任制,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要全力抓。以县委办、政府办为主体成立生态建设督察组,定期通报生态建设进度,在文字督察通报的同时,加大媒体宣传督察力度,及时表彰生态项目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坚决曝光行动不力、效果不佳的落后典型,抑扬结合。实行连带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力甚至造成巨大损失的或强烈反面影响的,要坚决追究所有相关责任人的连带责任,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推诿现象。 

 第二节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林业生态县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要切实保证资金投入。要将林业生态县建设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建设资金,依照相应的投资比例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设专用账户,专款专用。要把生态县建设项目纳入招商引资范围,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和资源丰富等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积极向省内、外投资商推介一批经过精心编制、科学论证和市场前景好、回报率高的生态建设项目,强力引导资金投入生态建设。进一步放宽政策,拓宽融资领域,启动民间投资,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力度,力争达到“生态建设为大家,大家共同建生态”项目实施格局,快速实现生态建设的飞跃。 

第三节 深化林权改革,增强林业活力 

深化林权改革,努力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生态建设机制,要稳定和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深化林地流转制度,实行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三权分离”和合理流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鼓励各种经济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投资生态林业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搞好领导办绿化点和部门绿化,开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新局面,加快绿化步伐,推进生态建设。 

第四节 抓好典型示范,积极全面推进 

生态县建设工作要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到基层和项目建设中去,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有自己的典型,定期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典型,以此推动生态县的深入开展。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及现代网络信息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大力宣传生态建设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环境质量、平衡大气、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要深入挖掘生态县建设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总结先进典型产生原因和过程,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以鲜活的事例影响所有参与其中的建设者,鼓励引导大家积极工作,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生态县工程的建设。 

第五节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兴林 

要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 按照提高县一级,巩固乡一级,完善村一级,普及户一级,健全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强化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要认真落实科技兴林战略,注重林业科技成果在林业生态县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和新品种,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成果,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打造一批规划科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质量高、效益好的样板工程、示范工程,通过召开流动现场会议等形式,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实行林业重点工程和项目带动。 

第六节 完善政策措施,坚持依法治林 

在项目建设的同时,针对具体项目的实施可能带来的问题,及早酝酿解决办法,完善政策措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增强爱林护林意识和生态忧患意识,形成人人关注林业生态建设,人人参与支持造林绿化的良好风尚。加大对乱砍滥伐林木、乱批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认真落实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杜绝散养放牧毁坏林木,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保护生态建设的成果,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努力形成畅通稳定的社会投资渠道,走依法治林、依法兴林的良性发展道路。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