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南省新乡市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和重要民心工程,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着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新乡市构建信用监管机制的路径有哪些,在信用支撑营商环境优化和惠民便企方面有哪些做法?记者就此采访了新乡市市长魏建平。
问:在您看来,新乡市构建新型监管机制的路径有哪些?
答:为全面提升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效能,新乡市首先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市县两级信用信息平台已全部建成并互联互通,全面覆盖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下的信息项,目前已累计归集公共信用数据3.21亿条,为推进信用监管打下数据基础。
在健全事前信用承诺制度上,累计梳理可实施信用承诺事项296项,归集信用承诺信息25.7万余条,不断优化政务审批流程,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
为客观反映企业主体综合信用状况,新乡市依托信用信息平台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的公共信用记录进行量化表述,探索建立全覆盖、标准化、公益性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公共信用评价与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结合,在生态环境、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36个行业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此外,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社会领域失信突出问题,新乡市开展失信专项治理,对严重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在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车辆过户、出入境管理等各项公共服务中推进“逢办必查”“逢报必核”,提高市场主体失信成本,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愿失信”的社会环境。
问:新乡市在信用支撑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有哪些创新做法?
答:新乡市近年来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根据权责清单建立并定期发布信用信息采集目录,在办理注册登记、资质审核、日常监管、公共服务等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记录市场主体信用行为。依托“信用中国(河南新乡)”网站,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应用信用记录及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动信用报告结果跨区域互认。建立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将联合奖惩系统与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政务服务平台等平台和47家市直单位进行数据对接及功能嵌入,对守信企业采取激励措施。以《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宣传月活动为契机,举办“6·14信用记录关爱日”“百城万店无假货”等系列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问:新乡市当前在信用便民惠企方面有哪些特色应用场景?
答:新乡市着力在企业融资、行政审批、医疗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推进“信易贷”“信易批”“信易医”等20余项信用惠民便企应用,构建“诚信受益、信用有价”的社会氛围。
其中,“信易贷”全面推进涉企政务数据整合,运用企业信用“精准画像”,扩大信用融资占比,累计发放企业信用贷款270多亿元,其中服务小微企业信用贷款70多亿元。
“信易批”强化信用核查,公示“容缺办理”事项108项,面向4140个红名单主体、一般性市场主体实施“一网通办”“审批替代”等便捷性政务审批。“信易游”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等受表彰对象提供免押金、免查房入住、免门票等优惠。“信易医”让本市的国家、省、市抗疫先进个人、援鄂医务人员、烈士家属等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免收住院押金等服务。“信易租”2020年向信用好的外来就业无房职工、青年人才定向供应公共租赁住房3964套。
同时,“信用+产业园区”通过对入园企业开展信用化管理,合理配置产业园区公共资源。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新东创业园区、新乡火炬园等产业园区为100多家信用良好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累计减免租金173.75万元。
“信用+乡村振兴”依托河南省农村信用信息系统,累计为103.99万户农村生产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建成乡村金融服务站3525个,评定信用乡镇3个、信用村511个、信用户45.94万户,向贫困户投放扶贫小额贷款9.76亿元,投放企业扶贫贷款14.74亿元。
“信用+商业消费”打造诚信示范商场、诚信示范街区,引导商户自觉签订诚信经营信用承诺,打击商户违法失信行为,营造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
“信用+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建立覆盖辖内30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服务对象的养老服务行业信用管理体系,先后评选出“十大养老诚信机构”、养老机构“优秀护理员”,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未来,新乡市将以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深入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在信用体系建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形成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