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近日公布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入海计划。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为解决“当地担心的形象受损问题”,该公司不会把核废水直接倾倒入海,而是铺设直径2.5米左右的海底隧道,在近海约1公里处排放。
东电公司反应堆报废负责人小野明在记者会上表示,该公司的方针是用大量海水稀释核废水,并对近海区域的氚活度加强监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于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中遭到海啸冲击损毁,引发了严重的核灾难。10年来,东电公司通过持续注水冷却核反应堆的方式维持设施安全。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由此产生的核废水已积存127万吨,相当于500个奥运标准泳池的水量;所有储水箱将在2022年被装满。
东电公司预计于2023年春季前后将核废水排放入海。考虑到日本渔民一般不在水深约12米的海域从事渔业活动,该公司选择在近海排放。对此,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等数十家组织表达了“坚定的反对”。日本《每日新闻》报称,渔民和水产加工业工人对排污“既愤怒又担忧”,认为核废水即使经过处理,仍会残留放射性物质,这种危害全球海洋环境的行为会给日本招来国际社会的批评。
8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方先前不顾国内外质疑和反对,作出将核污染水排海的错误决定,现在错上加错,不断推进相关政策和技术准备,这说明日方完全没有解决各方关切的诚意。汪文斌强调,中方敦促日方认真回应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及本国民众的呼声,立即撤销错误决定,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同各利益攸关方及有关国际机构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前,不得擅自启动核污染水排海。
“他们强行推进了将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决定,不给我们跟政府、东电公司进行讨论的机会。我们本可以一起进行建设性的讨论,比如,我们(渔民)也提出一套措施。”福岛县渔民高野武史对《每日新闻》报说,“他们真的听过我们的声音吗?”
70岁的高野是浪江町的第三代渔民。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前,他几乎每天都和儿子去捕鱼。那时,“平鱼、比目鱼、蓝鳍金枪鱼……所有种类的鱼”任他捕捞,那段好日子让他记忆犹新。
2011年发生的海啸冲走了高野的船和房子,紧接着的核事故迫使他一度搬离福岛。他曾想过再也当不了渔民了,但当他找回被冲上岸的船,在上面发现了积攒几十年的渔业数据后,又振作了起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高野和同伴们在渔获量和销售渠道方面都渐渐有了起色。不过,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福岛的水产品和农产品价格至今低于其他地区,经常被零售商和消费者排斥。
高野担心,核废水排放入海会令他们苦心经营得来的成果化为乌有,甚至令年轻人不敢入行,渔业后继无人。“将放射性废水的排放委托给东电公司,真的可以吗?”高野说,“即使(核事故)已经过去了10年,我还是不相信他们。”
日本渔业合作社代表、73岁的渔民高野一郎表示,核废水排放入海损害的不只是渔民,中间商也将遭受巨大的损失。水产加工业者协会会长小野东彦警告称,在福岛加工的所有水产品,哪怕使用了其他县的原料进行生产,也会成为“恶意谣言攻击的目标”。
在南相马市参加反对排放的示威活动时,60岁的佐藤友子对《每日新闻》报说:“决定向海洋排放放射性废水前……我希望政府先想想孩子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