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彭清华,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推动能源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坚定不移推动生态文明发展,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四川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已持续多年进行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经济的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特别是在人才储备、制度改革、示范创建、技术运用等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我们还需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把减污降碳落到实处,确保按质按量完成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实现“双碳”目标要突破思想屏障。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近期和远期目标,虽然是一项国家战略,但要靠各级各地去推动落实,只有全国各地齐抓共管,都担负起应有之责,才能顺利完成国之大计。四川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已经走在时代前列,有带头领跑的趋势,但还要继续奋勇争先。为此,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思维:完成“双碳”目标不是时间一到,任务就自动停止,而是一场拼速度、拼韧劲、拼智慧的大仗硬仗,必须认认真真去研究、一步一步去实践。着眼四川实际,既要充分运用好已经取得的经验成果,把特色优势发扬下去,又要不断检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新问题,在深刻反思与总结中查漏补缺。
实现“双碳”目标要强化制度引领。没有制度保障,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碳达峰、碳中和应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也是社会治理的首要选项,当在制度规范上给予充分保障。首先,我们针对企业建立的考核评估机制,不仅要把实现“双碳”目标作为硬性条件,而且还要尽可能细化、量化,包括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当控制的红线标准是多少,都要有明确的数值界定。另外,在制度执行层面要实行精细化管理,不能因为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双碳”目标的重要性,通过严格监测、逗硬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对低碳环保的产能输出要大力扶持,对影响生态环境的不良开发要坚决制止。
实现“双碳”目标要坚持技术创新。“双碳”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或提早实现,技术创新是关键。技术创新效果好,实现“双碳”目标就水到渠成,反之则影响工作进度和最终效果。通常情况下,技术创新包括两大领域,一是在“硬实力”上有突破,通过研发高端技术产品,对节能减排产生直接作用;二是在“软实力”上下功夫,通过促进产能转型升级,为绿色低碳经济保驾护航。为此,我们要在人才和资金上保障到位,立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需求,通过提供必要的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成果分享,构建碳中和前端应用、中端技术、末端成果转化的创新网络体系,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实现“双碳”目标要善于协同联动。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四川绿色、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硬指标,同时也是全国统一的战略目标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开启向前奔跑的快进模式,推动发展既要向前看,也要向后看,还要环顾四周。四川本就是开放型门户,还要着力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大格局。一方面,要围绕国家大战略、大方针、大政策,发挥好本地特色优势,不等不靠、率先发展,积极打造“双碳”目标的亮丽名片。另一方面,在探索“四川方案”的同时,还要放开思维,善于与其他地方协同配合,在发展和治理经验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终达成共荣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