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三方主体联动建设机制。一是政府高位推动。建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各乡镇(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及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快速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组织保障。二是企业实体运营。明确县级国有企业梵净山投资控股公司作为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申报、融资、建设、经营、管理和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三是群众深度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多方受益原则,推行“国有企业+合作社+农户+绿色金融”合作模式,按照“固定分红+入股分红”利益模式,实现土地承包权、所有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使农户、合作社、公司三者之间形成联股联业、联股联责、联股联心的利益共同体。
(二)建立三种方式标准建设机制。一是点面结合。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的思路,优先在坝盘镇合心村建设300亩集约人工林栽培示范点(林下套种黄精)、在民和镇艾坪村建设800亩集约人工林栽培示范点(林下套种黄精),在太平镇太平社区建设500亩中幼林抚育示范点(林下发展铁皮石斛),以点带线、以线促面,梯次发展。二是改育同步。采取森林改培与抚育相结合,在集约人工林栽培的同时开展现有林改培。通过间伐套种,对亚健康状态树种单一用材林,采取混交方式,有计划间伐后科学补植套种楠木、银杏、红椿等珍贵树种,增加森林附加值,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通过抚育措施,对林分整体效果不均衡的森林进行抚育,培育大中径级用材林、珍贵树种大径级用材林,借助贷款投入强化除草、追肥等抚育措施,扎实做好林区道路建设和维护,提高森林产出效益。三是管营一体。严格按照《造林技术规程》,制定国家储备林集约人工林栽培技术规范,从造林地块选择、林地清理、整地规格、苗木规格、施底肥以及栽植技术等方面统一标准。在管理方面,责任分明,企业负责资金筹措、物资保障、督促检查指导项目建设;合作社负责地块落实、矛盾调解、施工组织、管护组织等;农户负责参与项目建设、监督施工质量。在运营方面,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营运模式,保证项目贷款偿还能力。
(三)建立三重效益持续建设机制。一是为国家储林。经测算42.52万亩预计现有木材产量516万立方米,产值达52亿元,项目经营期后木材产量达1075万立方米,产值达109亿元,可有效缓解木材生产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木材自主供给能力弱等问题。二是为大地增绿。42.52万亩林地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0万吨,释放氧气36万吨,年增加水源涵养能力375万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88万吨,可减少土壤中氮、磷、钾损失量2.7万吨,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三是为百姓增收。通过对适合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大量闲置在农村的耕地、林地、宅基地优先进行新栽、收储、改培,让农户的荒山变金山、荒地变宝地,有效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