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装备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科技委主任马玉璞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2022年全国两会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七二五所科技委主任马玉璞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装备,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船舶和海工及其他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过程、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直接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以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减排,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其中,发展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与装备潜力巨大。”马玉璞说,“根据封存位置,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分为陆地封存和海底封存,由于我国陆地适宜的封存区域主要位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但碳排放主要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因此海底封存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推进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应用。
“2021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11.2亿吨,其中电力49.9亿吨、工业43.6亿吨,是最大的两项排放源。电力方面,我国火力发电仍是主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火电在我国电力系统中仍会占据重要地位;工业方面,钢铁、建材等行业碳减排难度较大。对于这些行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其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技术选择。考虑到我国火电、钢铁、水泥等大量分布在东部和沿海地区,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将是这些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马玉璞说。
他认为,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将催生一批新装备需求,其中捕集环节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再液化装置等,运输环节包括二氧化碳储罐、槽车、运输船等,利用与封存环节包括二氧化碳浮式存储平台、注入平台、注井装备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据了解,挪威早在1996年就建成了全球首个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北极光”项目是全球最先进的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
“氢能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主流的制氢方式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由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且现阶段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因此我国广泛使用的制氢方式仍是煤制氢。但煤制氢的碳排放强度较高,每生产1千克氢会产生19千克二氧化碳排放。”对此,马玉璞指出,为降低煤制氢的碳排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可行的技术方案,可以在增加一定制氢成本的基础上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从而推动氢能产业低碳化发展。
马玉璞建议,切实采取措施加快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
一是加强技术研究,提升技术成熟度。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设立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科研项目,针对二氧化碳高效捕集与分离、低温二氧化碳储罐、大型二氧化碳运输船、二氧化碳浮式存储平台等技术与装备开展研究,提升技术成熟度,为产业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二是启动示范项目建设,打通产业链条。国家提供财政补助,支持国内电力、石化、钢铁、水泥等碳源企业和船舶、机械等装备制造企业组建联合体,建设覆盖多类碳排放源、多类运输方式、多类利用与封存形式的综合性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项目,为海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商业化运营探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