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河段生态资源丰富,生态潜力巨大。但该区域地形复杂,且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导致资源调查困难。今年全国两会,民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推动遥感技术支撑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和灾害应对。
民盟中央建议,一是针对滑坡、泥石流等易发多发地质灾害,开展卫星监测,提升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对于长江沿岸上游四川、贵州、云南交界地区集中的石质荒漠与裸露地表定期开展地表形变卫星监测。
二是加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监测和预防,通过土壤湿度卫星探测等技术手段,形成云贵川水土流失联防联控“一张图”。将长江水源地和上游流域坡度大于25°区域纳入严格监控范围,限制开垦种植,预防水土流失。
三是加强西南区域长江干支流岸线和水资源管理,通过卫星立体测绘等技术,提升综合治理水平。常态化监测、监管长江上游沿岸1万米缓冲带内林地、植被覆盖率,提高沿江区域林草覆盖地表的连片率和连通程度。
四是通过高分辨率卫星监测开展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等生态涵养区的高频次、全覆盖监测。通过1米~10米级宽覆盖、快速重访的高分辨率卫星系统开展连续详查,加强自然保护区人工用地、裸露地等监测,持续高压治理沿江区域的非法采矿、破坏性放牧等。
五是开展基于红外遥感、高光谱遥感等技术手段的珍稀动植物普查及保护。
六是加快推进建立西南区域生态价值碳交易中心及相关的数据支撑体系建设。通过立体测绘、激光雷达卫星等技术手段,提升复杂生态系统价值的评估精度,依托碳交易市场等生态问题碳税化的机遇,实现区域高生态价值的货币化补偿。
七是在云南等区域因地制宜建设卫星遥感大数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