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 《河南省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明确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河南省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 《规划》明确下一阶段应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着力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培育现代能源发展新优势、创新完善能源碳达峰碳中和体制机制等。
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规划》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满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河南省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能源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煤炭消费占比降至60%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6%以上,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成为电力装机增量的主体。
能源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全省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亿吨标准煤以上,电力装机达到1.3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煤炭产能稳定在1.4亿吨/年,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达到11000公里以上。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节能降碳成效明显,单位GDP(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以上,煤电机组供电煤耗降至297克标准煤/千瓦时。
能源服务民生持续提升。城乡能源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电网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重点乡镇燃气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能源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供电、供气、供暖行业用户报装时间进一步压缩,群众生产生活用能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推动能源生产绿色化
《规划》提出,持续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把节能降碳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能低碳的能源消费新模式。
《规划》指出,要推动能源生产绿色化。
推动化石能源绿色低碳开采。加强化石能源生产过程碳排放监控,加快应用绿色开采和智能化技术,加大余能、副产品回收利用力度,降低煤炭、油气开采过程中碳排放。加大煤层气 (煤矿瓦斯)、油气田甲烷采收利用力度,加快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推广应用。推广化石能源开采先进技术、装备,加快推进燃油、燃气、燃煤设备等电气化改造。
推进能源加工储运提效降碳。加快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绿色炼厂、智能炼厂建设,延伸炼化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行煤炭分质分梯级利用,推动煤炭转化向高固碳率产品发展。优化煤炭物流网络,提升铁路、水路、铁水联运等运输比例,发展多式联运等绿色运输方式,支持企业推广智慧低碳仓储和物流。
大力发展能源低碳循环经济。创新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煤矸石综合利用,积极推动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避免污染空气和地下水。利用采煤沉陷区、关停高污染矿区发展风电、光伏或农林生物质产业。探索开发已枯竭或无开采价值油气田、煤炭采空区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能力。探索开展废弃岩盐钻井、闭坑的金属矿山地下巷道、采空区对二氧化碳的地质收纳封存研究。
打造能源发展新引擎
《规划》提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能源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升级,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支撑能源低碳转型的新增长点。
《规划》提出,推进风能产业集聚发展。重点突破大型风电场运行维护、变流变桨智能控制、风场大数据管理等关键技术,提升低风速风电机组生产制造水平。支持许昌、安阳、信阳、濮阳等风机主机生产基地扩能提效,带动叶片、轴承、制动器等风电配套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更加完备。
推动太阳能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先进晶硅电池、高效光伏组件和智能逆变系统,促进太阳能集成应用技术开发,推动高效率、低成本的太阳能利用新技术产业化。
推动生物质能地热能产业多元化发展。积极发展生物质资源收运、成型、气化、发电及供热综合利用装置,突破先进生物质能源与化工技术,培育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多产品联产,探索开展纤维素乙醇、绿色生物炼制产业化示范。
此外,加快储能产业发展。积极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和装备研发,协同推进先进物理储能、化学储能技术创新,加强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突破和管理机制创新,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和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争取储能产业相关上下游企业在河南省布局,带动储能产业链延伸发展,力争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220万千瓦。
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加强氢能产业自主创新,促进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化发展,加快氢燃料电池系统及相关装备研发,聚焦工业副产氢纯化和绿氢制取、氢气储运及加注、氢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和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氢能供给水平,优化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探索氢能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氢能制取和储运新业态,培育氢能产储运用全产业链。充分利用氢―电转换优势,通过多能互补和智慧微网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推动在工业园区、矿区、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等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为用户提供电能及高品质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