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是长江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责任。内江、自贡、泸州三市地处沱江流域中下游,城镇和人口密集、水资源开发程度高,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4月20日,从内江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在沱江流域(内江—自贡—泸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中,内江市规划实施重大项目39个、总投资84.80亿元。
此次内江规划实施的39个重大项目覆盖广泛,从灌区渠系配套建设到堤防建设,从病险水库整治到河道综合整治,从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到城乡生活污水处理,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到工业点源污染防治。
沱江穿内江城区而过
首批3年试点水质改善明显
2017年,沱江流域(内江段)获批全国首批、全省唯一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获得2.66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
内江市坚持整体规划,推进流域系统治理,编制《内江市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规划》《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配套编制20余项专项规划,分年度下达目标任务。
大力实施治污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推进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和内江城乡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坚持“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水下治理与岸上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依山就势将城区黑臭水体打造成连接城乡的带状公园,11条黑臭水体治理初见成效。
实施跨流域引水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积极推动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推进资中县、隆昌市河库联网输水工程,东兴区联合水库预计年底投用,水资源瓶颈将逐步缓解。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行动,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整治“散乱污”工业企业297户,排查入河排污口139个,取缔41个非法码头,消除劣Ⅴ类水质水库109座。抓好工业企业节能降耗、落后产能淘汰、清洁生产等工作,全市7个工业园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或一体化处理设施。
经过3年试点,内江市国控考核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水质,“优Ⅲ好水”增幅比例66.7%,水质改善幅度居全国第27位、四川省第1位。
寿溪河湿地公园
加强协同作战 探索治理新路径
沱江,从内江穿城而过,也流经自贡、泸州等地。
去年,沱江流域(内江—自贡—泸州段)等18个流域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流域。日前,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沱江流域(内江—自贡—泸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实施方案(2022—2024年)》。
《实施方案》结合试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自然环境条件和治理现状等因素,提出了水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排污总量控制、生态保护修复、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6大类试点目标,从构建空间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格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进沱江流域控源减污、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功能、加强流域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并梳理了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三大类重大项目161个(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总投资274.57亿元。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是完善流域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支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流域的治理和发展模式,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与上次试点相比,此次试点最大的不同在于跨区域的联合治理,更加注重三个城市的协同作战,推动流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内江市发展改革委地区科科长钟霞表示,流域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共同开展、协同治理。
从第一批试点到第二批试点,对于内江而言,有利于持续探索创新,巩固流域治理成果。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作战”,内江将更加注重加强上下游协同联动,健全完善跨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共同探索跨区域重点流域治理与绿色发展新经验新路径,加快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