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荣成市崖头街道清华园小区居民岳常红家有条不成文的“家规”:垃圾不分类不出家门。从一个觉得“垃圾分类是件麻烦事”的“强硬派”,变成了自觉带动全家一起分类的“时尚人”,岳常红用了一年时间。
去年7月1日,《威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一年来,威海在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下足了“大功夫”。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都“动”了起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铺开,并初显成效。
目前,全市垃圾分类收集点设施达标率提高至80.03%,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居民小区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餐饮企业、公共机构食堂厨余垃圾签约率也达到了88%,591辆收运车辆基本实现专车专运,分类处理能力可基本满足目前分类需要。
前端 市中心城区居民小区基本实现“四分类”设施全覆盖
“哔”的一声后,垃圾桶自动开盖,文登区居民马荣把旧纸箱和塑料瓶先后投进相应的垃圾箱后,操作屏上马上显示可回收垃圾重量,并同步积分,整个操作不超过1分钟。“小区有了智能垃圾回收箱,不仅方便,还能兑积分换礼品!”
如今,像马荣一样经常在智能回收箱进行垃圾投放的活跃用户已达10.75万人,全市共设置智能分类箱386组,截止到2022年5月,本年度累计回收各类物品约2172吨,可回收物分出效果比较显著。
在威海,垃圾分类不仅和智能技术擦出了“火花”,还用“场景化”呈现的方式回答了人们对于“回收垃圾有什么用”的疑问。
在环翠区鲸园街道花园社区东北角,一排排塑料管道像一道风景线一样,走上前去可以看到,每一个管道口都放着一个个小盆,里面栽着各式各样的花草、蔬菜。“这些都是用居民送来的果蔬残渣种植的。”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祁军玲说,居民们共同打理这方绿意盎然的小天地,同时也会互相提醒正确分类、从源头减量。
作为前端的“把关人”,垃圾分类指导员作用十分关键。从去年开始,荣成市清华园小区居民王世华和另外438名垃圾分类指导员经过培训后成为“专业人士”,过上了每天早晚准时到生活垃圾定点收集房“上岗”的忙碌生活。对王世华而言,虽然累,却觉得很值得:“原来一股脑打包的垃圾,现在要动动脑筋分门别类。”
此外,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公共机构、院校、餐饮企业等全部开启垃圾分类模式,全市64个乡镇、2219个村也实现了同城同步同开展,荣成市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591辆收运车辆基本实现专车专运
每天清晨6时40分,环翠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绿色餐厨垃圾专运车缓缓驶出,开始它一天100公里的垃圾收运之路。
手机拍照记录,督导员确认合格后,环卫工人便把垃圾桶推至前来收运的餐厨垃圾车旁边。挂桶、抖桶……短短几秒,绿色垃圾桶随液压输送装置缓缓上升,进入垃圾收运压缩车,自动进行压缩。
不同于普通垃圾收运车,这辆收运车内设有密闭空间,可以把挤压后的湿垃圾和污水“锁”在车内。更为关键的是,车辆还配备车辆定位、车载视频系统,用科技手段为垃圾分类监管“上锁”,实时监管车辆的作业情况,杜绝垃圾“混装混运”及“前端分类,中端混运”现象。
高科技、硬标准的背后,源于市城管服务中心一份民意调查表。表格显示,打击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的“罪魁祸首”是运输环节将垃圾混装混运。对此,我市在收运和处置能力建设上做“加法”,全市各区市先后购置了一批专用收运车辆,目前共有591辆垃圾运输车,其中可回收物运输车21辆、厨余垃圾运输车40辆、有害垃圾运输车11辆、其他垃圾运输车519辆,按照区域内各类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基本实现了专车专运。
同时,各区市厨余垃圾收运的服务对象主要为餐饮单位及企事业食堂,签约率达到88%,部分区市已组织对厨余垃圾分类效果较好的城市居民小区开展单独收运工作。
分类处理能力可满足目前分类需要
约3300吨——这是全市每天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可装满130多辆载重25吨的重型卡车。这个数字,对提升垃圾分类处理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在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一辆辆环卫垃圾运输车陆续驶进厂内的卸料大厅。在这里,生活垃圾被一只巨型机械手臂投放到焚烧炉,经过高温焚烧,产生大量蒸汽,进而推动电机运转,实现“吃”垃圾“吐”电能的奇妙蜕变。
不仅是生活垃圾,经过一年时间的持续探索,我市对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处理能力也可满足目前分类需要。
在厨余垃圾方面,市餐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餐厨垃圾能力100吨,日处理70余吨,还有一定的处理余量。南海新区在宾馆、食堂等餐饮场所配备了就地处理机,日处理总能力为2吨。
对其他垃圾的处理能力,我市也“游刃有余”。目前,全市现有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5个,总处理能力3800吨/日,实现了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焚烧处理并零填埋。按照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3300吨/日计算,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大于实际产生量。
针对有害垃圾,各区市均制定了收集运输处置方案,并指定了集中暂存安全场所,确保妥善处理。
此外,我市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第三方服务公司负责进行统收统运、分类分拣等一体化管理服务,目前全市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7个,可回收物经分拣中心二次分拣后,进入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多方主体,接下来我市将通过落实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进一步配足、配齐所辖区域范围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做好设施的日常管理维护,宣传指导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这场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将引领精致威海更加有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