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和“分散式、生态化、小型化”的治理模式,以小型人工湿地、生物膜、活性污泥、净化槽等农村分散式污水治理设施为主,累计投入赤水河流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7627.36万元,完成流域内105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937套、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1套,处理规模达7310.5吨/日,有效解决生活污水乱倒乱排现象,流域内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二是抓畜禽粪污污染防治。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加强畜禽养殖企业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和执法监督,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同步配套建设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设施,切实做好畜禽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目前,完成赤水河流域4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查整治,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粪污资源综合利用达88.35%。
三是抓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制定《毕节市主要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深入开展化学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建立病虫害监测点400余个,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1.34%,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5.57%。设立470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实现全覆盖,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深入推进化肥减量行动,在金沙县示范开展推广水稻侧深施肥,在七星关区开展玉米种肥同播,提高肥料利用率。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在赤水河流域打造化肥减量增效试验示范点15个。
四是抓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强赤水河流域农膜回收执法监管,对不按要求回收的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及时督促其限期整改。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指导县区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引导流域内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使用可降解农膜,最大限度减轻对周边土壤及水环境的污染。加强赤水河流域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设,依托烟草部门的回收利用体系对废旧农膜进行回收处理,有效提升回收处置率。2022年争取到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拟在七星关区建设废旧农膜加工点1个。在七星关区设置贵州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2个,全面加强地膜残留监测,确保土壤安全。
五是抓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印发《关于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毕节市2022年农作物秸秆禁烧管控方案》等文件,因地制宜引导农户推广秸秆还田、栽培食用菌、清洁能源利用等综合利用技术。市级成立5个工作组开展农作物秸秆禁烧常态化巡查督导,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管控责任,共开展巡查247人次。2022年争取上级财政资金960万元,在七星关区和金沙县实施2个秸秆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