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的“蚊子河”到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位于北京市南部的新凤河水生态修复成效显着。近年来,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流域污染减排及生态扩容,辖区水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让新凤河饱受污染,河水干涸黑臭,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蚊子成群,一时被扣上了“蚊子河”的帽子。根据2015年《北京市黑臭水体判定成果》,新凤河干流及其左岸共有6段水体被判定为黑臭水体。
2017年,新凤河开始新一轮治理,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正式启动。在污水集中处理上,大兴区内外兼顾,紧紧围绕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通过城带村、镇带村及联村、单村4种模式的控源截污工程彻底解决外源污染问题。在水生态方面,新凤河通过“水-岸-底”系统化生境优化构建,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形成健康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
如今的新凤河,河岸两边都是选用当地乡土植物建设的生态缓冲带,恢复了河流的自然岸线;沿河还能看见采用圆木等天然材料搭建的“鱼槽”,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场所。
在新凤河生态修复经验基础上,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将“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贯穿到整个凤河生态修复工程中,积极探索了北方地区再生水补给河道生态修复路径。
2021年,北京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河流。全市大部分河湖逐步实现了“清澈见底”。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在“十三五”碧水保卫战交出优良“成绩单”的基础上,“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对标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秉持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推进以新凤河为代表的流域水生态修复,努力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