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节能减排和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结合市情实际,制定了《六盘水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节能减排是从源头降低能源消费、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十一五”以来,国务院在每个五年规划期均制定印发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总体部署。2021年10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举措。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旨在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8月29日,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了全省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方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对“十四五”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着力将节能减排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强调发挥节能减排协同增效作用,在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核心内容上均设置节能与减排相关要素,最大程度发挥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六盘水市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作用,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3580吨、1630吨、2710吨、590吨;重点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同时对火电平均供电煤耗、可比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率等行业节能指标设定了不低于省的目标值。
三、《方案》部署了哪些重点工程?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抓好节能减排工程对推动六盘水市产业转型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案》坚持系统观念,突出问题导向,实施“十大重点工程”,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从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环节全面部署六盘水市节能减排重点工作。
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工程。以钢铁、水泥、焦化、电解铝等行业为重点,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实施重点工程项目,打造标杆企业,提升绿色用能水平,全面推进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到“十四五”末,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2%。
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染综合整治,加大循环化改造力度,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至75%以上,建成一批节能环保示范园区。
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实施城镇绿色节能改造工程,推进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实施工业余热利用、商业及冷链物流绿色改造工程,提升市中心城区居民供热能力和范围。到2025年,城镇清洁取暖比例和绿色高效制冷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构建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完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绿色仓储建设,打造城乡高效配送、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到2025年,建成充电设施4500个,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至45%以上,铁路货运量大幅提升。
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因地制宜的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推广应用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农光互补”“林光互补”“水光互补”工程,持续开展“清园行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区)等建设。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5%,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提至80%以上。
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工程。实施公共机构绿色改造,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合同能源管理试点建设,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到2025年,推荐1家以上国家级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重点领域污染物减排工程。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产业园区为重点,持续开展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到2025年,干流和重点支流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构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国发〔2022〕2号明确的大型煤炭储配基地,推进煤化工绿色化发展,优化煤电项目建设布局,推进一批高参数低排放煤电机组、煤焦化一体化项目落地。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左右。
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工程。以化工、医药、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实施“一企一策”污染治理,高效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工程。构建集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7.5万立方米/日。
四、《方案》提出了哪些政策保障机制?
一是实行基本目标和激励目标双目标管理,加强节能形势分析预警,积极争取重大项目能耗单列。二是健全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管理。三是严格执行“两高”项目联评联审工作制度,强化节能诊断和产能过剩分析预警,落实“两高一低”项目融资政策。四是落实国家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统筹安排本级资金对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支持,指导企业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五是参与用能权、碳排放权国家平台交易,探索林业碳汇,通过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提升污染物治理和排放管控水平。六是加强能源计量和统计能力建设,指导重点用能单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计量体系,建设污染物排放智慧监控系统,实现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测全覆盖。七是推进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生态环境监管队伍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五、《方案》如何保障实施?
一是建立市(特区、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辖区节能减排工作负总责,市有关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通过能耗双控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措施压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对工作成效显着的加强激励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执行限批。三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深入开展全民七大创建行动,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