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河是湘江一级支流渌江的一级支流,又名铁水、铁江,发源于攸县丫江桥乡观音山南麓,由南向北,河流全长124km。其中醴陵市境内长61.4km,是醴陵市第二大河流,也是渌水最大支流。近年来,随着醴陵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GDP从2016年的580.8亿上升至2021年的825.2亿,县域综合实力昂首挺进全国40强,名列第37位,铁河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一、主要措施
为确保铁河汇入渌江的水质,保护铁河湿地生态系统和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醴陵市围绕水环境恶化、水生态破坏、饮用水安全等问题,重点抓了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推行河长制。按照一名领导、一条河流、一个水库、一套方案、一抓到底5个一的思路,通过分段治理、分块实施、分线督查、分级考核4分机制,整合水利、住建、环保、畜牧等部门,深入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并在全市镇街开展河湖阵地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20年,我市河长制工作获得株洲地区A类单位绩效考核第一名。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规范化整治。2018-2021年,以镇街为责任主体对流域7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在保护区的边界、人群活动密集区和易见处,合理设置界标、警示牌或宣传牌。对一级保护区内的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采用化粪池、氧化塘、湿地等措施进行处置或还田消纳,不得向环境排放。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集镇,其产生的生活污水收集后,通过集中式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原则上引到保护区外排放,不具备外引条件的,通过农田灌溉、植树造林等方式回用,或排入湿地进行二次处理。保护区内生活垃圾应全部收集外运。通过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督查督办,截至2021年底,流域内7个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工作均已完成,水质超标风险大幅降低。下一步拟建人工湿地、生态植草沟、河湖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和河口湿地等工程项目。
3.生态治理工程。省厅批复的《湖南省2013-2015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铁河一期治理工程共3个项目:醴陵市清水江河段治理工程、铁江嘉树至孙家湾河段治理工程和铁江清水江乡河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总长16.84km。铁水二期治理工程总投资4956.67万元,计划培厚堤防3.0km;岸坡整治23.42km;河道清障疏浚0.95km;新建下河踏步等便民设施。项目建成后,可抵御10年一遇洪水,可保护人口1.92万人,保护耕地面积2.52万亩。项目开工至今,完成治理长度13.5km,河道清障疏浚0.25km,新建下河踏步等便民设施。
4.完善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启动茶山镇、泗汾镇、沈潭镇、孙家湾镇、船湾镇和嘉树镇等6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现已全部竣工,服务人口达6.73万人。以泗汾镇污水处理厂为例,工程投资约6125万元,配套管网长度约12800m,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针对部分生活污水很难直接纳入集镇污水管网处理,对该部分区域居民生活污水采用就地分散处理,具体做法为对纳污范围内的农户设四格式净化池就地处理后作为农户浇灌用水,不直接外排。总计改造约1265户,共设3~5联户型四格式净化池24座,6~10联户型四格式净化池157座,配套建设DN100接户管12.7km、DN65接户管6.35km。
5.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是铁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从源头出发,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提高化肥利用率;全面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着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另外在农业面源污染区周边建设生态植草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和拦截;在铁河支流入河口建设河口表面流人工湿地,提高对铁河支流农田退水等农业面源污染的拦截能力。上述工程2022年底可竣工,预计修复农业面源污染119公顷。
6.发展全域旅游。提升水环境质量,充分利用铁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打造“铁水流域休闲度假旅游带”,提高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河段初步形成了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开发出一批较成熟的新农村旅游景点,也有部分新业态如生态旅游:帐篷节、休闲山庄和荷花节等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旅游靓丽的风景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河流整治释放的生态红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
二、治理成效
近年来,醴陵市积极开展铁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质实现IV类到II类的根本性转变,改善2个类别。水生植物丛中小鱼成群,鲫鱼、草鱼、黑鱼等嬉戏其间,空中白鹭齐飞,夏夜青蛙齐鸣,重现了“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自然风光。2019年,醴陵市入选全国农业创新创业典型县,2021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公示名单。
三、经验启示
醴陵铁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治污、因地制宜、分段施测,注重全流域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将水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践行新发展理念,激活全域旅游,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醴陵铁水模式为我国县域尤其是农业和生活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